第15版:子夜

卖菜老人

  早市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像一条河缓缓朝前流去。我像被河水裹挟的一片叶子,转来转去,停留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那里坐着一位卖菜的老人,仿佛一截枯老的树桩矮矮地戳在那里。
  他正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已经有几处露出了棉花,那棉花也变得沧桑,和棉袄的面儿几乎一个颜色了。棉袄里边的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粗布衣衫,袖口处微微磨损,只有这处,还透着他对整洁最后的坚持。
  他的头发如同冬日的残雪,几十年的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犹如干涸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沟壑。那双眼睛好像是浑浊的潭水,没有了往日的清澈。
  老人的双手粗糙而黝黑,那双手的皮肤粗糙得像杨树皮,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纹路,厚厚的茧子坚硬得如同石头。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微微弯曲着。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些许泥土。
  老人的菜摊不大,摆着几样青菜:西红柿、豆角、黄瓜……和别人的菜比起来,老人的菜有一些土气。别人的菜摊上,样样菜都那么水灵,好像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齿白唇红的。老人的菜好像是受气包,是似乎没有打扮好就上了花轿的新嫁娘。
  半老天,从菜摊边路过的人好像没有看见老人,脚步匆匆地走过。老人目光灼灼,迎向每一个走近的身影,满含期待。然而,那人只是冷漠地扫了眼菜摊,未作丝毫停留,转身便走。刹那间,老人眼中的光熄灭了,只剩下无尽的落寞,被夕阳拉得老长。
  我走过去弯下腰:“您这个菜,怎么卖呀?”老人的眼神一下子被点亮了。马上指点着他的菜,一一回答我。声音有些沙哑却满是温暖。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让人格外亲切。我挑选了几根黄瓜,又拿上几个西红柿。老人小心翼翼地将蔬菜装进袋子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在付钱的时候,我发现老人没有使用电子支付,只有一个破旧得看不出颜色的小布袋,里面装着几张破旧的纸币和沾着泥土的硬币。他仔细地数着钱,生怕找错了。我不禁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使用微信支付,老人笑了笑说:“我年纪大了,不会用那些东西。也有很多的老人来买菜,他们也习惯用现金。”
  看着老人那认真的模样,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时,来了一个女顾客。她在菜摊前左挑右选,拿起一棵青菜,皱着眉头说:“这青菜怎么这么多虫眼啊?”老人连忙解释道:“这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打农药,有点虫眼很正常的。”那个女人又拿起一个西红柿,嫌弃地说:“这个也不怎么红啊,是不是没有熟透,肯定挺酸的吧。”老人摩挲着西红柿:“颜色不是很红,但绝对是自然成熟的,味道很好。”女人撇了一下嘴,却没有说话,什么都没买扔下菜转身就走了。
  老人轻轻叹了口气,用他那粗糙的手整理了一下蔬菜,眼神中透露出对自家孩子一样的温柔。
  集市上依旧人潮涌动,热闹喧嚣如昔。老人静静守着他那一方小小菜摊,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无声诉说着生活的质朴与执着。他的存在,宛如一泓清泉,虽不引人注目,却悄然润泽着这片市井,让路过的人,心间都泛起丝丝暖意,于不经意间,领悟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洪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