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驯化你的狗,它就驯化你。它随地大小便、狂吠、乱跑,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它才是这个家的主子。同理,你不驯化你的手机,它就驯化你。它让你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让你不知疲倦地刷短视频,让你沉溺在虚拟世界里。未被驯化的手机,就是“电子鸦片”。
“未来,脱离数字媒介可能是种奢侈。特权阶级才能进行数字戒断。底层阶级将被零工经济绑定在智能手机上。”这是英国作家汤姆·摩尔在《唯有书籍》书中的大胆预设。
我们越来越难以离开手机,甚至它进化成了我们的一个器官。
当你在手机上遨游,自以为捕捉到了重要的知识,而手机早已撒下诱饵,吊住你的胃口,让你成为它的笼中鸟、网中鱼。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当你在不停地刷手机,生命之花就在一瓣一瓣凋零。驯化手机,让它回归工具的本质,为我所用,刻不容缓。
首先,把它改造成“小书僮”。搜索网课,下载电子书。训练它养成抓取知识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可打造自己的专属大数据。这样,手机知道你爱学习,便不会推送信息垃圾。如今,我的手机热衷于推给我自律、阅读、写作方面的信息。哪怕我状态不佳时拿起手机,翻到的也是电子书、访谈录。
接着,把它变成“网上知音”。加入感兴趣的虚拟群体,比如阅读群、写作群、运动群。让一群“自律达人”带领自己养成良好习惯,远离手机布下的“消费陷阱”“娱乐陷阱”。
然后,把它变成“自律工具”。装上番茄钟等时间管理工具,让它监督自己变得更加专注于工作、学习。安装运动APP,让它计算运动的数据,及时送上点赞和鼓励,让自律变得像打游戏一样上瘾。
夜晚,尤其要和手机保持距离。没有驯化的手机,就像“画皮”。大多数电商也会选择这个时候直播带货,夜晚是人大脑中负责控制冲动的前额叶已经疲惫了,情绪敏感、理性下线,直播带货正是利用这一点,将“想买”变成“必须现在买”。本来翻手机的初衷是查阅资料,最后停不下买买买的手,或者被算法算计,刷更多的短视频。把手机调成黑白两色,购物欲,分享欲便即刻消散,再精彩的短视频瞬间无趣。
有网友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床左边刷手机,我在床右边刷手机。和手机分床,不带进卧室,掐灭蓝光这个睡眠杀手,让它有界限感。睡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或翻翻纸质书。跟爱人一起相拥而眠,说说甜言蜜语,才是睡眠的正确打开方式。
驯化手机的本质是,把时间还给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你。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向一朵花学习绽放,向一株多肉学习慢生活,向一棵树学习呼吸,你会发现,世界很大,万物皆有趣。翻开一本有墨飘香的纸质书,聆听智者教诲,你会发现书海更浩瀚,更有力。约三五好友畅谈,常回家看看父母,才恍然,真实的生活才温馨。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当下,完全戒断手机,做一个当代鲁滨逊是不可行的,但是我们可以驯化手机,让它重新还原为工具。见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享受可控的人生,重塑自己。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