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吐槽王”辞职

  对女儿,我真的是无语也无招了。
  该上班的时候,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下班回到家,啥家务活不让干,还左一个累死了,右一个活不成了,满嘴都是吐槽单位这不好那不顺的负情绪爆棚的话。那天忽然听她冒出一句,“等攒够一定数目的钱,我就辞职不干,再也不愿意看别人的脸色,受那份洋罪了。”
  平时听她发发牢骚、吐吐槽也就算了,现在却提到了“辞职”,我心里着实有点慌神。想着我跟她长期生活在一起,眼里看到的都是她的缺点,嘴里谴责的都是她的毛病,肯定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她,说她也会带着个人色彩。所以,私下里专门叫来平日里对闺女最亲,也最能让闺女听进话的人——我的姐姐,来当“说客”。
  当姐姐唠家常似地提到自己刚参加工作,天天骑着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满城跑着拉货送货,每月却只领取几十元的工资,从来没见过加班费,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时,女儿不但没被姐姐的现身说法所触动,反而“抢白”起姐姐来:“姨,你就别拿老黄历说事了。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哪个活得不通透、不明白。只奉献,不索取,都是骗那些缺心眼的人听的。”
  了解女儿脾气秉性的姐姐,一点儿也不着急、不动气,慢悠悠地接着往下说,“我是老黄历的话,那我给你翻个新台历,来说说比你大两岁的哥哥吧。你哥工作时,办公桌上同时摆放三台电脑,真的是陀螺似地不停忙碌。下班从来没有按时回过家,晚上十点左右到家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会加班到凌晨。双休日、节假日,从来没有完整的过过。今年春节,只在郑州家中休息了三天,接到单位电话通知,提上电脑,立马走人。我和你姨父一年才能见他这几天,就这,说走就走。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谁是容易的。”
  原本以为姐姐讲的情真意切,说的又都是大实话,而且春节外甥走的时候,女儿还替他哥抱不平,“春节都不让过好。只管不走,又能咋样?!”谁知女儿听了姐姐的话,反而大放厥词,“我哥忙,我就得忙,哪有这道理!再说,我哥在北京上班,一个月拿着小两万的高薪,我才拿三四千元的工资。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你就别枉费口舌劝我了!”看着油盐不进的女儿,我和姐姐缄口不语,懒得再搭理她了。
  这时恰好单位领导打来电话,具体说了什么,我们不得知,但听到她“嗯、嗯,知道了,好的”的应答,我俩更是装作没看见,没听到。没过多久,见她裹上羽绒服,戴上棉帽子,嘴里嘟嘟囔囔发着牢骚冲出家门。临出门还没忘记交代一句:“妈,别等我吃饭,要命的加班不知道又要加到什么时候了。”我和姐姐相视对望,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终于看清,女儿绝非是需要他人强行灌输道理的“求知者”,她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她向家人倾诉烦闷,并非是寻求解决方案,而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作为家人,我们要做的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要具备共情的能力,成为她情绪的容器,为她提供所需的情绪价值,这才是维系亲情、助力她成长的正确方式。
  从那以后,女儿再怎么吐槽,我们都始终带着理解,认真听她把话说完。她那些带着气儿的话语,就像重重打出的拳头,可每次落到我们软和的回应上,就像打在了棉花包上,没了声响。慢慢地,女儿也不再老把辞职挂在嘴边了。

□高会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26期

  • 第2025-08-25期

  • 第2025-08-22期

  • 第2025-08-21期

  • 第2025-08-20期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