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校延迟开学,学生们在家上网课,用手机的时间也多了起来。11岁的小方喜欢玩游戏,但是自己的账号等级很低,非常羡慕高级玩家在游戏里大杀四方,于是小方决定租一个高等级账号好好玩一下。恰好他关注的一个游戏主播说要出租自己的一个小号,租金只要100元。于是小方联系了这个主播,加了他的微信。
小方:你好,我想租你的游戏账号。
主播:租金100元。(小方转给主播100元。)
主播:我的小号等级很高,有很多稀有的装备,为了防止同行恶意毁号,需要你支付300元押金,等租期结束以后就会还给你。(小方觉得很有道理,而且过年的压岁钱也还剩很多,小方就转给了主播200元。)
主播:押金需要一次性支付,与租金不能合并哦。
小方:好吧,那你得把刚才的200元退给我。
主播:我们公司的账目要先算清才能把钱退给你,你这边需要先把钱补齐。(小方又转给主播300元。)
主播:你这样转钱,我们财务这边对不上账。需要把你之前转的钱一次性再转一次,这个数额才能对上。
小方:那我什么时候能收到退的钱?
主播:必须要对上账,交易才能成功,我才能把账号租给你。你加一下财务的微信,你把钱转过去,十分钟他就把钱退给你了。(小方加了所谓“财务”的微信,并转了600元。但是十分钟后,财务并没有把钱退回来。小方感到有点恐慌,他又去问主播。)
小方:为什么财务没有把钱退给我?
主播:不是600,是1200呀,因为你之前搞错了,把600付给我了,应该给财务。
小方:你不是说转600,把之前的钱会退给我吗?
主播:我是说把钱转给财务,财务把钱退给你。
小方:那你现在说清楚,到底要转给财务多少钱?
主播:1200+600元。
小方:那我不买了。
主播:您就是不买了,也得交易成功才能退钱。
就这样,小方陷入了对方的话术陷阱,虽然担心对方是骗子,但是抱着万一可以把钱退回来的侥幸心理,一次次给对方转钱,最后总计转了10800元,然后对方就再也不回复小方了。晚上,小方哭着向父母坦白了这次受骗经历。父母带着小方去报了警,警方很快将嫌疑人李某抓捕归案,李某主动退还了10800元,但是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法官提示
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内心单纯的孩子还不能分辨真假好坏,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孩子警惕性不高的弱点,骗取他们的钱财,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对于电信网络诈骗,孩子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讲过,“如果我们不能够识别电信诈骗也不要紧,我告诉大家最后的杀手锏,这叫: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
本案中,小方在对方花样百出的骗钱过程中,并没有向家长求助,而是选择听从诈骗分子的话,怀着侥幸心理一次次给对方转账,最终导致了一万多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对孩子日常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监管,关注孩子在浏览什么、在操作什么,防止孩子在上网过程中受到侵害。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作者单位: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
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