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瑾)“扫黄打非”净环境,激浊扬清树新风。长治市把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的有效途径,健全制度,完善阵地,创造性提出“六融六进”新模式,勇探“扫黄打非”工作长治新路径,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美丽幸福长治,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扫黄打非”工作是一项正本清源、极端重要的工作。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治专项工作考核,高位推动,加强领导,为“扫黄打非”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各县区、各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抓早抓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长治市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乡乡都有联络站,村村都有信息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长治市还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以雷霆之势,零容忍态度重拳打击各类涉黄涉非活动,“打”出声势,“扫”出新貌。
开展“打黄扫非”除了各方力量的通力协作,还需要整合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思路。近年来,长治市重点抓好“扫黄打非”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综治中心、市场监督管理所、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六种融合,通过“六融”,让新风气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长治市通过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景区的“六进”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绿色阅读、“绿书签”等活动,为中小学生营造了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相关内容的小品、戏曲、微电影等下乡活动让“扫黄打非”家喻户晓;景区融入新元素,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筑牢了“扫黄打非”一线“防火墙”。
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服务。长治市坚持系统治理,将“谋长远”与“抓当下”相结合,“点上打击”与“面上整治”相结合,“源头治理”与“渠道管控”相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上下左右协同配合、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六融六进”新模式成效初显。2019年,长治市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创建了上党区振兴小镇1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上党区东掌村、潞城区合室乡、襄垣县虒亭镇3个山西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