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一场“触景生情”式的执行

阳曲县法院妥善化解涉民生纠纷

  一场善意的执行,是一个家庭生活希望的延续,也是对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全力保障。近日,阳曲县法院对一起案件进行了“触景生情”式执行,通过积极协调、耐心沟通,妥善化解了一起执行案件。
  孙某因资金周转困难于2014年向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借款9万元,约定一年还款,并由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财保”)承保,每月保费率为1.9%。借款到期后,孙某归还部分借款,尚欠8.3万元,由中国平安财保代为偿还。2020年,中国平安财保将孙某起诉到阳曲县法院,要求孙某支付理赔款8.3万元及利息、罚息、逾期保费、违约金等,该院予以支持。今年3月,中国平安财保向法院申请执行。
  接到此案后,执行法官孔帆军进行网上查控,发现被执行人有一套房子,为了防止财产转移,先进行了查封,随后和被执行人联系,但一直联系不上。为了找到被执行人,法官多次向被执行人所在村委会、周边邻居、亲友家属询问,并将公告张贴到其家门上,希望能尽快找到被执行人。经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被执行人的两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经对两人耐心做工作,她们终于领着父亲来到了法院。孙某来到法院后,声泪俱下地哭诉了这几年为了躲债,在外地受尽苦难的情形。孙某声称,其本来想着在外面挣了钱回来还,但这几年一直挣不到钱。面对这样的情况,执行法官也有些为难。如果现在把房子拍卖掉,执行款就能马上到位,但被执行人将会居无定所。因此,执行法官决定邀请申请人到被执行人家中进行调解。
  8月19日,执行人员与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保的代理人一同前往被执行人家中,刚开始申请人态度很坚决,理赔款及利息、罚息等必须还,因为都是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的金额,一分不能少。而因无力偿还债务,被执行人一家十分为难。看着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场景,听着被执行人的哭诉,申请人代理人心有所动,主动与申请人沟通,自愿放弃违约金和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但其余款项必须马上归还。申请人做出如此大的让步,被执行人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会马上归还。8月20日,被执行人如期向法院交付了执行款项。

法官后记

  本案中,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的房屋,如果被执行人不能履行义务,按照正常执行程序,拍卖房屋后,执行款项就能全部到位。这样执行看似简单快捷,但会给困难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使之更加贫困。为此,在具体执行中,法官必须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待法律问题,看清案件纠纷掩盖的矛盾本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高审判质效,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三个统一”。特别是涉及民生类执行案件,更应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体察民情,体恤民意,切实以善意的方式化解民难,充分体现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和司法的温暖性。

本报记者高洁 通讯员平鲁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03期

  • 第2021-09-02期

  • 第2021-09-01期

  • 第2021-08-31期

  • 第2021-08-30期

  • 第2021-08-27期

  • 第2021-08-26期

  • 第2021-08-25期

  • 第2021-08-24期

  • 第2021-08-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