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在写作业,可是家里突然着火了,客厅里的电动车着了,还爆炸,烟钻进了我的屋子,我嗓子好难受,快来救救我……”电话里一个孩子急切而惶恐地说着自己的情况,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副班长孙帅全神贯注听着孩子的每一句话,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关键线索,一个回车键,出警单准确地发送完毕。
孩子获救后,孙帅时常会想起当时接听报警电话的情景,他庆幸孩子及时拨打了119报警电话,更欣慰在他的努力下孩子最终安然无恙。多次回想反思后,孙帅内心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他说:“119报警电话是遇险群众的‘生命线’,接警员就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者。虽然我们不在一线参与救援,但肩负的使命同样神圣。”
精准调度
5万次接处警无一差错
自2011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孙帅就与119接警调度结缘。从事接处警工作近11年里,他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用最暖的声音接听每一个报警电话。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他从一个拿起电话畏畏缩缩不敢开口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从接警调度员,变成了调度班长,先后参与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接警调度工作,接警调度近5万次,无一差错。
“7·1”临汾市侯马棉麻公司火灾、“3·1”晋城市晋济隧道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11·21”阳泉市京昆高速重大交通事故、“3·15”临汾市乡宁山体滑坡事故、“5·30”太原市太钢煤气柜火灾……在孙帅参与的众多警情中,无论是本级接警调派还是跨区域增援调派,他都出色完成了接警调度和辅助指挥任务,为成功营救被困人员和灾害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过硬
危急关头引导女孩成功获救
“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警情处理过很多,前不久一名小女孩的报警电话,让我触动颇深。”孙帅记得,9月18日下午,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孩子急切的声音,说自己家里着火了,她被困在卧室,卧室里已经有浓烟涌入。
“电话里,孩子可能是被烟呛着了,也可能是因为紧张害怕,语速非常快,一些信息甚至都听不清楚。”孙帅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认认真真听着孩子的描述,并且用最短时间从孩子断断续续的话语里找到了最重要的线索——火场地址为小店区某小区5号楼2单元20层,孩子被困卧室,迅速将出警单分别传至学府、特一、特二、大营盘、广经路5个消防救援站。
下达完一系列作战指令后,孙帅并未把电话挂断,而是不住地安慰孩子,指导孩子用房间里的床单将房门四周缝隙堵住,防止浓烟继续侵袭。然后打开窗户,将头尽量向外探,用力呼吸新鲜空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孩子感到越来越不舒服,忍耐力已经到了极点。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教她尽量躲避烟雾,稳定情绪,等待救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帅至今仍心有余悸,“很怕她一着急,贸然打开房门,那可就十分危险了。因为孩子在电话里激动地说她已经听到门外有动静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孙帅的耳机里传出了空气呼吸器等声音。他知道,他的队友已经顺利来到了小姑娘身边……
精益求精
创新拓展功能被全省推广
“业务素质过硬”是队友们对孙帅的一致评价,除了工作认真、业务精湛,队友们对孙帅还有另一个共同评价,那就是“爱钻牛角尖”。当然,队友们所说的“爱钻牛角尖”并非贬义,而是说孙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孙帅特别爱钻牛角尖,之前我们还没有智能辅助接警系统时,他就大胆创新,通过半年的反复钻研测试,在接处警终端上拓展了三方平台,实现了‘灾害地址一键式生成’等功能。别小看他的这些创新,那可是减少了15秒命令下达的时间,后来还在全省得到了推广使用,为营救受困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起这个“徒弟”,曾带过孙帅的班长董键很是自豪。
不仅如此,针对工作,孙帅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多学、多想、多干”的做法,在干好接警调度工作的同时,先后参与编写出台《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值班管理规定》《等级力量调派方案》《太原市指挥中心业务指导手册》等规范性文件。此外,在总队的召集下,他还先后参与编订了《指挥中心十七类调度预案》《接警调度员岗前培训教材》《山西省指挥中心业务工作指导手册》等各类规范手册。
守护“生命线”,架起“连心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台电脑,一个耳麦,一部电话,孙帅始终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温暖着每一个打来报警电话求助的人。他认为:“穿上这身衣服,就要承担起职责和使命,这身‘火焰蓝’意味着无私的奉献与牺牲,只要能守护百姓的平安,所有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本刊记者樊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