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人民法院

巨额赔偿金“拷问”亲情

文水法院善意执行让当事人冰释前嫌

  涉及死亡赔偿、家事纠纷的案件常常是执行工作的一个难点。这类案件当事人对立情绪大,沟通难度也大,处置不当便可能引起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后果。近日,文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多措并举,成功执结一件疑难复杂案件,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引起的隔阂,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妙手“缝合”。
  2021年8月16日,石某前往某游泳娱乐公司(以下简称娱乐公司)游泳,在泳池内溺水导致死亡。石某家属与娱乐公司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经一审、二审判决,娱乐公司赔偿石某父母妻女四人共72.62万元。判决生效后,娱乐公司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石某家属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娱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不配合执行。执行法官多次与王某进行沟通,说明利害、阐理释法,但王某仍然拒不履行。于是,执行法官依法对该娱乐公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采取强制措施,先后将二者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直至将王某司法拘留。在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下,王某慑于法律威严,终于同意履行赔偿义务,案件有了根本性突破和进展,但执行法官来不及欣慰,新的矛盾又给案件执行遮上了一层阴霾。
  石某溺水死亡后不久,石某的父亲便因悲痛过度撒手人寰。转眼间,原本完整的一家人,便只剩石某的母亲武某、妻子于某及幼女三人。执行款到位后,武某与于某就赔偿款如何分配产生了分歧,二人都主张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赔偿款。财产之争激发了婆媳之间积累多年的矛盾,二人彻底走向了对立。执行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每次苦口婆心的说理释法,都以双方的吵闹结束。赔偿款的发放,成了执行法官头疼的一件事。
  一次次调解失败让执行法官意识到,必须打开工作思路,尝试新的工作方法。经综合考量,执行法官首先与武某、于某各自的亲属联络,以获得亲属方面的助力,随后又联合二人的亲属、社区工作人员,先后走进武某、于某的家中,共同开展工作。
  在多方参与下,婆媳两人以往针尖对麦芒的氛围被温情、和谐所取代,态度也逐渐好转,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近日,在亲友的陪伴下,被执行人王某以及申请人武某、于某来到文水法院执行局,在和解协议上分别签字捺印,完成了执行款的交接。
  有些案件执行难是因为查人找物难,而本案最大的难点却是申请人不领取已执行到位的执行款。这起案件的执行,是文水法院执行局文明执行、善意执行工作理念的一个缩影,本案中,执行法官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多方联动,切实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本报记者李婧 通讯员贺旭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26期

  • 第2022-12-23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1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9期

  • 第2022-12-16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4期

  • 第2022-1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