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欠薪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如何让上级的决策部署在平顺县落地生根,如何做好基层‘穿针引线人’,是我从事根治欠薪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平顺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队张宝亮说。
近年来,张宝亮和他的同事们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根治欠薪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治欠办牵头抓总作用,坚持制度先行,认真履行职责,平顺县根治欠薪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2021年度长治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取得全市A类第一名的好成绩。
建章立制
构建根治欠薪工作体系
“根治欠薪工作中,人社部门是牵头部门,劳动监察则负责具体实施。县域工作有它的特点,只有把上级的决策、安排、部署变成县里的制度机制,运行起来才会更加顺畅和高效。”张宝亮先后起草了《平顺县进一步加强治理欠薪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平顺县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细化明确部门职责任务,构建欠薪问题预防处置机制,强化根治欠薪工作举措,形成处置、督办、通报为一体的良性根治欠薪工作机制。
特别是顺畅的督办机制、定期的通报机制,推动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责任意识极大提升、工作措施更加有力、问题处置更加高效,平顺县根治欠薪工作的力度、成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近年来,各类投诉欠薪线索量始终处于全市最低水平。
认真履职
打造贴心温馨“农民工之家”
没有农民工情怀,就做不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作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人员的张宝亮,始终秉持“农民工无小事”的理念,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把农民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怀揣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最朴素感情,认真解决每一起欠薪案件,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十四年如一日,他慎终如始,无怨无悔。
“2021年1月10日清晨,60余名四川籍农民工上访讨要工资,称电网改造工程项目拖欠其工资50余万元,工人的情绪非常激动。得知情况后,我和同事们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阻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在耐心的劝导下,所有工人全部集中在人社局。由于双方对工程质量、工资数额争议较大,一直争执不下。经与项目部以及工程劳务队再三沟通协调,最终于当晚达成调解协议,第二天上午,所有工人全部足额拿到工资。”这一场群体性上访事件得以圆满解决。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心贴心地交流,甚至自掏腰包为上访农民工准备餐食等,这些对他们来说仅是平时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坚守了自己的职责,对农民工多一些耐心、关心、爱心,问题才解决得更顺利,矛盾才化解得更早更彻底。劳动监察大队被纯朴的农民工兄弟发自心底地称为“农民工之家”。
强化举措
推动根治欠薪工作提质增效
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进而推动实现欠薪问题的“根治”,是他这一年多来想得最多的事情。目前已形成的思路做法是聚焦“加强、升级、优化、提质”四方面措施,即在执法力度上“加强”,特别是持续强化对在建项目的执法巡查力度,全面提升根治欠薪的工作效力;在案件处置上“升级”,构建形成畅通的案件移送、执行渠道,建立完善根治欠薪的长效机制;在专项行动上“优化”,结合基层实际,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务实推动根治欠薪的精细高效;在迎检准备上“提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弥补工作短板,有力促进根治欠薪工作的质效提升。通过四个方面的提质增效,使用工主体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觉进入国家治理欠薪体系,由不敢欠、不能欠,向不愿欠、不想欠的思想转变,为打造“无欠薪县域”名片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