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队监察员刘晓瑾,自嘲对劳动保障监察是个“门外汉”,连“违法分包”“肢解发包”等专业术语都弄不明白,但在她骨子里是个不服输的人,加上学医人严谨、公平、踏实、尊重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很快就成为工作中的业务尖子。
“2009年岁末,我与同事们被讨薪农民工‘堵’在办公楼里。当被他们严厉呵斥的时候,我委屈、无助、难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刘晓瑾激动地讲述着。但当看到经过老队员不懈努力,讨薪农民工怀揣着血汗钱满脸笑容离开时,她与同事瞬间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也就是从这时起,她下定决心,要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监察员,成为正义的守护者。
“决心有了,但现实中,一个又一个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百般刁难的包工头,故意拖欠、拉黑联系;农民工被欠薪,说不清线索,提供不了证据,但又埋怨办案人员……”曾经一段时间,她有着强烈的挫败感。但随着不断的学习充实,通过掌握更多的劳动监察法律法规,她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服输、干一行、爱一行”的倔劲,在老队员的不断帮助下,慢慢地融入劳动监察员的角色,在面对难题时,总能抽丝剥茧找准切入点、找准源头,让包工头不能推卸责任,让讨薪人满意而归。
“劳动监察这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却肩负着独特的重要社会责任。2020年底,有几名东北籍农民工因讨薪无果,做出极端事件,干扰局里正常办公。那一刻,局领导身先士卒,勇作表率,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寻找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她和队友们则通过“以心交心”“拉家常”的办法,在取得农民工信任的同时,让他们放下对立思想,通过一遍又一遍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最终耐心说服纠纷双方,事情圆满解决。
从业十几年来,她经历了太多太多,“曾经有一对夫妻因为万数块钱,哭着向我们求助,请我们为他们做主,我与我的同事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充气垫前、塔吊下劝解工人;曾经被工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我和队友顶着烈烈炎日,与施工企业负责人讲政策讲法律;也有通宵达旦与工人、与企业负责人谈判,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与同事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许多农民工怒气冲冲地来,却高高兴兴满意而归,不论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工资,能在那万家灯火团圆日子,如数发放到农民工手里。在合家团聚幸福欢聚时刻的背后,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监察人不尽的艰辛和汗水。“因为我们的付出,守护了正义,给了更多家庭团圆和幸福。”她说。
如今,刘晓瑾在劳动监察岗位上已15个年头,她始终坚持“执法为公,维权为民”,心系群众,肩担正义,坚守劳动监察担当与社会责任,还劳动者以道义,还劳动者以尊严。
本报记者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