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担当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022年,沁源县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受理案件2108件,审结2088件,结案率99.05%,其中执行案件623件,执结571件,执行到位金额5245.18万元……
近日,沁源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司法为民 回应群众期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指引,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案件的新期盼,不仅要努力把案件办公正,更要努力把案件办快捷。去年以来,沁源法院不断完善“分调裁审”流程,出台《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操作规程》,挑选6名员额法官成立民事速裁团队和刑事速裁团队,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形成了40%的法官审理70%的简案,60%的法官审理30%难案的繁简分流办案机制。2022年,该院审结案件平均审理用时21.2天,比上年度平均减少8天,跑出了执法办案“加速度”。
2022年8月18日,沁源法院多元解纷中心速裁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及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村级债务化解的“清化收”案件,这是该院多元解纷中心成立后办理的第一起案件。近年来,沁源法院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通过诉前调解、立案调解、简案快审、繁案分流等多种形式,着力构建分层递进的解纷体系。截至目前,该院成立专门诉调对接中心1个、特邀调解组织4个,选聘特邀调解员5名、专职调解员3名,将保险调解、社区调解、医疗调解、交通调解等纳入多元化调解工作当中,着力推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多调联动”。
服务大局 倾力护航发展
2022年2月9日,当事人张某焦急地走进沁源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据了解,张某经营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于2009年3月与被告某镇政府签订了环城采摘园绿化工程合同。签署合同后,张某垫资组织工人施工,整个工期内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施工义务、管护义务,且施工的工程早已竣工验收合格,但某镇政府却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经审核确认,某镇政府仍有416861.56元工程款未予支付。为快速化解纷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该院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法治教育,经过一上午的调解,最终达成双方均认可的调解方案。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人民法院责无旁贷、重任在肩。该院主动服务黎霍高速沁源段项目建设,积极提供征地拆迁等法律政策,加大对沿线各类案件审理力度,做到快调、快审、快结、快执,有力保障了高速公路工程的顺利推进;主动邀请全县14家重点企业和4家商会的民营企业家20多人,开展“民营企业家法院开放日”活动,实打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着力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员额法官“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分析民营企业诉讼案件的特点和成因,以案释法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意见,努力为企业纾难解困。沁源法院还加强对乡村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案件的审理工作,力求达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经济损失、修复生态环境“一判三赢”的效果。
一条条落地生根的司法措施,一件件高质效审判的案例,为市场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让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整治作风 锻造法院铁军
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沁源法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加强清廉机关建设,结合政治督察、司法巡查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沁源法院激活清廉建设主引擎,各部门找出廉政风险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形成不能腐的制度架构,激发不想腐的内生动力,实现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进而推动形成“干警清正、机关清廉、司法清明、文化清朗”的良好生态,让清廉成为沁源法院的名片。聚焦“公正司法、廉洁执法”主线,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开展“三个规定”专项整治活动。打开廉洁意识总开关,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把纪律挺在前面”要求。共同建设维护清廉幸福之家,邀请家人、长辈为自己写一封清廉家书,在家人之间传递挚爱真情,传播廉洁理念。扎实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深入查摆分析在讲政治守规矩、司法理念、实干担当、自觉自律等方面存在的各类作风问题,结合实际抓排查、对标对表抓整治、破立并举抓推进,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以“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确保队伍忠诚、纯洁、可靠。
本报记者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