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书店,除了可以直接翻书、选书、买书,第一时间满足与书的亲密接触之外,书店的传统意义在此时也显得格外重要
实体书店回暖了,无论是人气还是销售码洋,都证实了这一点。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有近20万市民逛书店,160多家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码洋累计超过2000万元。全国多地书店也都呈现出人气与销售码洋双增长的景象。
在电商给实体书店造成巨大冲击后,读者开始综合评价实体书店的价值,并回过头去,再次找寻实体书店与自身的诸多联系。在实体书店,除了可以直接翻书、选书、买书,第一时间满足与书的亲密接触之外,书店的传统意义在此时也显得格外重要。
书店里的摩肩接踵使得这一社交场景的价值在疫情之后让人倍感珍贵。在书店里,人、书、书店这三者之间拥有丰富的互动关系,读者或坐或站、捧读好书、与工作人员低声交流,在过去可能习以为常,可现在却拥有了别样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书店可以提供一种情绪的交换,它的情感抚慰作用在电商的影响下一度被轻视。书店的书香以及安静氛围,本身就拥有去除浮躁的功能。在书店看几页书、喝一杯咖啡、轻声聊几句天,对于城市人而言具有明显的治愈作用。平静而愉悦的书店体验,不可被替代。尤其是对少年儿童来说,高频次的实体书店的阅读时光,必将让他们更加了解书店的内涵,并构成精神成长的营养。
“与书业一起相拥远行”,一位书店老板在开业海报上写下了这句话。比起人气的大幅回升以及营业额的暴增,只有更多的人更长久地热爱实体书店,才能让图书业得到健康发展。这一轮与实体书店相关的热闹消息,终将归于平静,那时才是实体书店真实生存面貌可以被看清的时候。期望在这段时间里,实体书店那些被隐藏、被遗忘的价值与功能,可以得到充分挖掘与推广,使得实体书店可以更深地扎根于城市生活,在公众的文化认知与消费愿望中枝繁叶茂。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