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学名馒头,是晋南人特别是运城人每天都离不开的主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常常是玉米、高粱、红薯,瓜代菜,很少能吃上一顿白面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生产力解放了,商品充足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过节,特别是遇上红白喜事,家庭主妇会邀请邻家,帮忙磨面、活面、醒面、下馍,用土灶大铁锅蒸上一屉又一屉大小馍和各式花馍。仅蒸馍就要耗时一整天。等馍凉透了,再用布袋装起来备用。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大街小巷纷纷开设了馍铺,人们遇上了红白喜事,再不用大土灶铁锅去蒸馍了,而是到蒸馍铺把所需用的馍馍数量订一下就行了。到了开席时间,馍铺老板就会把刚出锅的热馍按时按量送到家中。就连平时日常吃的馍,也大多是到超市或馍铺买上几个,很少有人再用土灶柴火蒸馍了,年轻人更是普遍不会蒸馍的手艺。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从馍的变迁,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巨变,聆听到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祖国飞速前进的脚步声。
邱希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