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洪洞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两米多宽的匾额,“司法公正廉洁执行神速高效”十二个大字异常醒目,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原告临汾某养殖公司因养殖回收合同纠纷起诉被告程某胜、温某慧,经洪洞县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双方解除合同关系,被告限期赔偿原告43万元。然而,被告陆续赔偿33万元后,再未主动支付赔偿款。此时距离调解协议约定期限已过去半年之久,原告只能就剩余未支付款项向法院申请一次性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干警李审非依法先将被执行人温某慧银行存款3万余元控制,后再未发现其他财产线索。多次约谈后,两名被执行人坚持称:“只有这么多钱了,其他的我们现在拿不出来,以后慢慢还。”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为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干警多方走访调查,充分发挥联动协调机制作用,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查询相关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执行干警了解到,被执行人程某胜有7万余元保险可扣划,案件总算有了眉目。执行干警再次联系被执行人时,其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两日内分两次将10万元赔偿款和1400元执行款缴至案件账户。干警第一时间将赔偿款发放给申请执行公司,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让企业对营商环境更有信心。
不久后,申请执行公司案件负责人再次到洪洞法院,向执行干警表达真挚的谢意,并将这块匾额赠送给执行局。沉甸甸的“谢礼”,承载了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这场大考中,洪洞法院执行局立足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支撑。
本报记者狄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