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永不松手的调解“牵线人”

——记吕梁市离石区人民调解员冯候完

  作为一名在吕梁市离石区人民调解战线工作了35个年头的“金牌调解员”,64岁的冯候完总是不知疲倦。在他的调解字典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所谓调解技巧,有的只是不厌其烦对当事人的循循善诱、踏破脚板对案情的反复考量,以及秉持奉献对群众的赤诚情怀。
  多年来,经冯候完调解的案件多达3000余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0%,协议履行率高达95%。除了负责本村的调解工作,2021年5月,冯候完还被离石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聘为特邀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类诉前民事案件3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协议履行率达85%。

保持沟通
他的世界没有“非黑即白”

  “做调解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尊重受害人,也要体谅肇事方。”注重当事双方的切身感受,不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随意下结论,冯候完的调解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2016年冬,同村冯某6岁的小孙子被一辆大货车撞倒,导致小腿骨折。冯候完接手调解了解得知,警方建议车主赔偿冯某的小孙子全部医疗费用2万元,但冯某一家不接受该调解方案,向车主提出了10万元的赔偿要求。双方一番争执后仍未达成共识,于是肇事车主干脆一走了之回了山东老家。
  见此,冯候完几经辗转联系到了车主,他并未一味指责对方,而是通过摆事实、讲法理向肇事车主说明应负的法律责任。眼看车主态度松动,冯候完推己及人耐心规劝。一番将心比心的情感疏导,肇事车主不再固执己见。冯候完趁热打铁与受害人家属推心置腹,冯某家人降低期待,赔偿意见最终达成一致。

踏破脚板
他要“蹚”出法理与情理

  除了调解村里的家长里短,冯候完还是离石区人民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法院的纠纷复杂程度更甚、调解难度更高,冯候完仍旧不惧困难和麻烦,一步一个脚印将认真和热情奉献给调解这份事业。
  吴大爷是离石区某村村民,2021年因侵权纠纷将邻居赵某告上法庭。原来,被告赵某为给自己家中安装上下水,在未通知原告吴大爷的情况下,将两家之间的巷子以及吴大爷宅基地范围内的围墙和简易厕所推倒,并在通往公路的巷子内挖开 一条安放下水管道的沟渠。其间,双方各自报警,吕梁市公安局离石分局对赵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决定。离石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令赵某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修复其损坏的原告的围墙和厕所。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双方矛盾持续升级,吴大爷不断向村、镇、区、市各级政府上访。今年1月,吴大爷向区法院提交了再审申请,请求重新审理此案。区法院成立了专案调解小组,由冯候完牵头开展工作,力争用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
  冯候完先是多次联系当地村委,认真了解双方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和前期处理的情况。随后,他又跑到吴大爷家附近实地考察,查看、测量被推倒的围墙、道路的距离。经过多次走访,冯候完了解到吴大爷家的围墙确实修建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并未占用集体道路。但若按原来围墙的位置重新修建,也确实会影响到双方出行。
  知悉实情,冯候完每隔几天就上门和当事人耐心沟通,赵某逐渐认识到自己擅自将他人的围墙推倒确实不当,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恢复原状的责任,紧张的氛围有所缓解。冯候完抓住机会,从“远亲不如近邻”的角度,向双方说明保持良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也指出道路狭窄给双方带来的诸多不便。终于,两家答应就双方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修建,吴大爷也主动撤回再审申请,息诉罢访。
  一手托着法理,一手牵着情理,中间一根无形的线将二者紧紧牵连在一起。冯候完就像是永不松手的“牵线人”,牵着为民调解一路奔向和谐的远方。

  本报记者李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