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镇地处泽州县北部,辖区36个行政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6万余人。晋城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最大的葱业生产基地,泽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等齐聚巴公镇,形成了工商农“三驾马车”合力拉动的镇域营商大环境。
为高效服务巴公镇发展,泽州县公安局巴公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将巴公镇区科学划分为工业区、商住区、农林区三个专属片区,针对性精准配置警力,匹配警务模式,打造了具有巴公特色的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模式。今年以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7.5%、20.27%,破案率和查处率同比分别提升47.3%和80.4%,实现了“两降两升”目标。
“三联”警务护航企业运转
巴公镇北片区域集中了晋钢、兰花煤化工等20余家大型企业。为切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巴公分局结合实际组建“警企联防队”,创新“三联”警务(即治安联防、警情联通、矛盾联调)机制护航经济发展。
该局与企业联勤联动,创新推出警企共治模式,建立了由1名民警牵头、1名村企联系人和1名企业联络员辅助、多名企业内保人员配合的“1+2+N”警企联防队。通过警企座谈会、入企走访等形式,每月形成治安形势分析报告,与企业分享治安警情形势,加强安全防范。分局以“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村”为工作目标,在4家企业设立警企联合调解室,及时对企地、劳资、治安、工伤等常见纠纷进行调解。
“三治”警务护航经济发展
巴公镇中片区常住人口2.8万余人,有商业网点1020个、小吃城两座,商业区打架斗殴、商品被盗类警情达35.2%。为切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巴公分局以“平安警商联盟”破题开路,倾力打造“三治”警务模式(即警民联动促“共治”,科学部警强“精治”,全域感知靠“智治”),守护商住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巴公分局充分发动商户、全科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警商联盟,开展巡逻防控等工作。综合分析酒后滋事、赌博、盗窃等犯罪作案时间和特点,总结出“子丑寅”三时(子时巡点、丑时蹲守、寅时防控)工作法,对违法犯罪精准治理。针对居民集中、商铺林立、人流密集的实际,打造智慧中枢监控矩阵,实现了商业居住区智能感知设备全域覆盖,警务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跨越。
“四心”警务维护和谐安宁
巴西、巴南片区形成了以农林为主的田园经济,空巢村、无人村不断出现。巴公分局深入山耳东、陈沟、南连氏等村调研,通过警村共建成立“红心义警”队,推出“四心”(红心、安心、舒心、暖心)警务维护和谐安宁。
巴公分局扎实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小问题”,全力侦办“小案件”,扎实整治“小隐患”,保稳定、安民心。为引申“红色驱动、全警党建”工作要求,该局发动100余名党员,16个村的“两委”成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160人的“红心义警”队伍,开展巡逻防控、反诈宣传等工作。今年以来,开展巡逻防控170次,盗抢骗民生小案下降65%。
为方便群众办户办证,该局打造了“指尖派出所”微信群,开展了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上门服务。同时,组织民警和“红心义警”定期上门为空巢老人解决生活难题,通过柴米油盐等碎片化暖心服务,填补空巢老人心灵空缺。
本报记者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