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打造群众信服的“四最”法院

晋城市两级法院全力提升司法公正感受度

  近年来,晋城法院创新开展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年和深化年活动,重点聚焦诉前、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优化诉讼服务,提升办案质效,减少群众诉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努力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过程最透明、人民群众最信服的“四最”法院。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24548件,审执结22509件,结案率91.69%,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法院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综合质效指标1715.5分,持续领跑全省。在全省120家基层法院排名中,晋城市6家基层法院有5家名列前茅,沁水、陵川、泽州3家法院位列全省前三名,晋城中院在全省12家中院排名第一。

以最快速度化解“一起纠纷”

  晋城市构建新型“融贯式”诉源治理机制,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制定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实施意见,与市发改委、市总工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诉调对接具体办法。178个调解组织,437名调解员入驻多元解纷平台,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壮大。
  围绕法治乡村、法治社区建设,晋城市设立160个基层治理单元,形成人民法庭整体入驻矛盾调解中心,党支部下沉社区、企业、园区,“法官工作室”下沉网格片区的诉源治理模式。城区法院建立24个社区诉调对接试点,高平实现辖区村组100%入驻调解平台,努力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
  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沁水法院打造“树理融”矛调品牌,泽州法院在农忙时节开设假日法庭、午间法庭、晚间法庭,将巡回审判搬进田间地头。畅通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城区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凤台法庭入驻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实现了纠纷化解不过堂、零收费、高效率、可执行。泽州县、高平市法庭实现电子签章全覆盖,陵川法院为异地当事人提供“云调解”服务,让一个纠纷只用一个程序处理、只在一个地方解决。
  多元解纷已成为基层化解矛盾的首选方式。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1214件,同比增长9.5%,调解成功7329件,调解成功率达65.35%,全年受理案件数首次实现回落。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诉前调解案件6138件,调解成功4419件,调解成功率达72%。

以最强前端构建“一站通办”

  打造诉讼便民司法品牌,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晋城市努力让老百姓办理诉讼事务“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
  晋城市两级法院建立适老助残绿色通道,设立专员帮助诉讼,确保没有人因不会写字、不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影响诉权。“胜诉主动退费”成为常态,通过当事人预留银行账户主动退费4408.4万元,今年上半年自动退费2010余万元。
  晋城市深度推广应用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自助立案、线上保全、在线庭审等全天候、“不打烊”诉讼服务,努力打造线上调立审执“一体化”诉讼服务新格局。今年网上立案5428件,占民事一审案件的55%。大力推广应用电子送达,实现电子送达优先、邮寄送达等方式兜底的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电子送达率83.88%。在诉讼服务中心开通电子阅卷功能,探索推行网上阅卷服务,全市法院申请审核率92.64%,阅卷成功率97.73%,努力实现阅卷“一次不用跑”。
  完善“有信必复”来信办理机制,全市基层法院开通院长热线,形成来电有人接、来信有处理、来访有接待、疑难有专家、包案有领导的全方位、立体化接访模式。

以最少程序办理“一个案件”

  晋城市两级法院力求把好各道关口,实现以最少程序办理“一个案件”。
  把好程序适用关,严格落实诉前调解程序、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相关规定,防止对所有案件“平均用力”。
  把好当庭宣判关,出台《关于推进当庭宣判的实施意见》,让案件从开庭到裁判“一镜到底”,改变定期宣判易拖沓现状,从而压缩庭审周期,让当事人“揣着纠纷来,带着结果走”成为常态。当庭宣判在晋城法院已成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实质化当庭宣判率79.3%。
  把好审限管理关,把财产保全、鉴定评估、送达地址确认、公告送达等事项前置,确保案件正式进入立案环节后减少占用审限的相关程序事项,达到程序运转的高效、顺畅。2022年,诉前鉴定532件,占比59.3%;今年上半年,诉前鉴定396件,占比74%,避免不必要的审限流失。
  把好效率正义关,探索均衡结案理念,做到时间上均衡,每月、每季、全年审判执行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在推动审判提速的同时,推动程序适用与当事人需求、案件类型和复杂程度的精准适配。在全省率先出台《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指导意见》,首次适用快速审理机制审结破产重整案件,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动态平衡。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案件审理周期23.5天,同比提升5.6天,排名全省第一。

以最优服务解决“执行难题”

  为准确区分“执行不能”与“执行难”的关系,2021年5月7日,全市两级法院统一挂牌成立执行服务中心。执行服务中心在坚持执行工作对被执行人强制性的基础上,突出执行工作对申请执行人服务性的功能,实现“执行事务一站式办理、程序事项一次性告知”,让执行难在晋城不再难。
  持续推动执源治理,树立审执统筹思维,晋城两级法院注重提高裁判文书判决事项的具体性、明确性、可执行性,打通审判执行“中梗阻”症结,实现审判执行全流程贯通、一体化运行、分层分类执行,提高执行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同时,探索执源治理的新模式,将守信正向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相结合,出台《主动履行义务的守信激励与信用修复实施办法》,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创新执行案款发放“T+1”工作机制,要求案款到账第二天启动发放程序,直接通过立案时预留的银行账户转给申请执行人。
  今年上半年,全市执行服务中心共接待当事人9109人次,向当事人公开执行信息4885条,发放执行案款11311笔5.41亿元,其中30%的案款做到当天发放。
  晋城两级法院依托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年和深化年活动,审判质效趋优向好,通过审判质效率先提升带动整体工作跃升。2022年,全市法院共有14个集体和16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阳城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高平法院获誉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市中院政治部被最高院授予“人民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市中院行政庭被最高院授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今年6月,在晋城市2022年度“抓落实、当表率、见行动”表彰大会上,晋城中院蝉联“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先进集体”。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刘贝贝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