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社会治理

家庭“小安”促社会“大安”

朔州新时代婚俗礼仪“解锁”社会治理“新技能”

  • 怀仁市同仁家园社区为新人定制特别礼物

  • 怀仁市同仁家园社区为新人定制特别礼物

  • 怀仁市同仁家园社区为新人定制特别礼物

  •   “这里面有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8月10日,一对新人回门,怀仁市同仁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志花和网格员在表达真挚祝福的同时,还送上了“含法量”超高的“纪念婚册”。
      “这份礼盒让我们的婚礼仪式感满满。”新郎双手接过礼盒,红、金相间的“礼物”印证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社区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在吴志花看来,要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家庭则是最佳切口。
      同仁家园是棚户区改造的民生工程,也是怀仁市人口规模最大的社区,居住的几乎都是小峪、王坪、新峪等煤矿员工家庭。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在这里,咋能让社区和家庭联系得更加紧密?”问对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吴志花动起了脑筋:“我们从家庭组建开始,强化婚俗礼仪公共服务职能,从颁证仪式到定制社区祝福,不断倡导新风气新生活。”
      社区专门建设了社区公共礼堂,网格员周倩颇有些自豪,“现在这个小礼堂成为我们社区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已见证了30余对新人喜结良缘。”
      “突出‘颁证、释法、明礼’关键环节,倡导成婚、成人、成家、成业‘四成之礼’,注重阐释婚礼在家风家教、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婚礼的全过程,也从家庭源头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朔州市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郭建华介绍道,推行新时代婚俗礼仪创新实践,正是朔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大胆尝试。
      有预防,就要有化解。如果把婚礼现场变成普法现场的做法比喻成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新生力量”,那么,朔州市山阴县岱岳镇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公共礼仪服务供给,创新“三环节三到位”工作法就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攻坚兵”。
      作为将婚俗礼仪创新实践纳入全省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以来,山阴县岱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冠中打开了话匣子:“不同的服务对象,要有不同的抓手。这里的三环节,就是抓住宣传示范、走访调查、协调联动三个节点,充分确保婚恋纠纷预防、摸排、处置到位。”
      新人婚姻要关注,老夫老妻的关爱也不能少。在一次工作中,网格员发现惠丰社区有一对再组家庭夫妻,因生活费用产生纠纷。岱岳镇社区干部联合有关部门与夫妻俩建立了联系,通过沟通、引导,妇联从情感方面开导相识相爱不易、互相理解、包容才能长远;司法所从金钱方面讲清责任、担当和义务。最终,部门合力之下熄灭了这对夫妻矛盾的“火种”,一场纠纷也妥善化解。
      岱岳镇通过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调解室,由调解员、专业咨询师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服务,使家庭怨气有地方“泄气”,婚恋纠纷有地方“缓冲”,用家庭的“小安”促进社会“大安”。截至目前,全镇累计调解婚恋纠纷80余起,均圆满化解到位。
      据了解,朔州市委政法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针对婚俗礼仪民间自律失范、市场调节失衡、基层治理缺位等突出问题,深入考量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出台了《关于开展新时代婚俗礼仪创新实践的指导意见》。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新时代婚俗礼仪创新实践作为社会治理走进家庭的切入点,纳入基层网格治理。实践证明,切实加强党对婚俗礼仪的领导,探索以高质量公共礼仪服务供给实现德治、法治、自治有效融合的治理路径,创新婚俗礼仪,实现化风成俗,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