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工作事关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事关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与满意度。近日,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依法对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件的涉案房屋进行强制腾退,有效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及法律威严。
拖延无视腾房公告
2022年7月21日,申请人马某某与其儿子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张某的三叔张某明。原本是亲戚,为何闹到如此地步?原来,2022年6月,双方约定张某明应于同年9月15日之前腾退小店区某房屋,返还给申请人马某某、张某。调解生效后,张某明一直未履行义务。
执行干警蒙晶多次找张某明做工作,收效甚微。2022年9月27日,执行干警上门张贴腾房公告,要求张某明7日内自行腾房,否则将强制执行。随后,张某明主动与侄子——申请人张某沟通,以房子不好找为由希望宽限时间,张某同意了其请求。虽然张某明答应搬家,但到了约定期限却迟迟未交付房屋钥匙。
今年4月18日,执行干警与申请人一同上门查看并更换门锁,将房屋钥匙交予申请人。5月16日,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被执行人将换锁费用及物业费交予申请人。
前脚腾房后脚占房
本以为案件就此了结,没想到,刚过两天申请人便到法院,说案涉房屋又被人强占,这次住进去的是申请人张某的大爷,即被执行人的大哥一家人张某某、胡某某及其儿子。张某明表示完全不知此事,也不承认是其让案外人一家住进房屋。
7月13日,执行干警去案涉房屋二次调查。奇怪的是,房屋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被执行人坚称与现占有人没有关系,执行干警让申请人联系开锁公司,强制开锁并二次换锁。就在此时,案外人胡某某与儿子正巧回来,并试图将新换锁的房屋钥匙抢走。针对胡某某阻挠妨碍执行的行为,执行干警当场下达并宣读拘留决定书,其间,胡某某情绪激动,竟拿出枕头下藏着的剪刀。面对其过激举动,法警依法发出警告,将剪刀成功夺下。
7月18日,被执行人张某明的妻子苏某霞再次到法院要求结案,称其义务已履行完毕。法院告知被执行人该案必须重新确认房屋已实际交付才能结案。苏某霞非但不听还在执行局大吵大闹,妨碍正常办公。该院执行局副局长许福臣进行了一小时的释法说理,责令其退出办公场所,而苏某霞依旧我行我素,随即法院下达拘留决定书。在医院体检时,苏某霞认识到抗拒执行不是办法,当即道歉,写了悔过书。鉴于其认错态度良好,法院决定对其进行教育,不予拘留。
十六小时顺利交付
案件一波三折,为预防突发情况发生,7月20日7时,该院分管副院长陈立民和副局长许福臣与承办法官提前部署、制定方案,带领20余名执行干警前往案涉房屋现场。
到达现场后,案外人胡某某依然拒不迁出房屋,许福臣当场对其进行训诫,并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责令胡某某立即迁出。胡某某依旧拒不配合的态度。法官果断将其带离案涉房屋,对其下达拘留决定,并将房屋交付申请执行人。
医院体检过程中,胡某某又耍花招,挂号时输入的身份信息始终无法匹配,法警刘珉打开其支付宝进行验证,才发现胡某某几次都将身份信息说错,误导执行干警。经过执行干警的一番努力,最终,胡某某及其家人认识到行为不当,向法院承认错误,并保证用合法途径来解决纠纷,不再私自侵占申请人房屋。此时已深夜11时,考虑到胡某某年纪大及认错态度良好,法院进行训诫后,决定不予拘留。至此,一桩亲戚强占房屋的闹剧终于收场。
此次成功执行,充分展示了小店区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司法权威,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关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