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霍淑花)“小网格”连着居民心,“小程序”解着居民忧。近期,左权县城区宜居苑移民小区张某悬在心里的一件事得到了圆满解决。这得归功于城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在居民群众中广泛推广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程序”。
今年汛期,张某母亲在清漳河南侧种的庄稼被淹。看着即将颗粒归仓的庄稼被大水冲毁,张某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为母亲挽回损失。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居民微信群里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引起了张某的注意。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张某填写了诉求,结果很快就有了回应。社区网格员、片区民警、调解员第二天就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通过申请救助为张某母亲领取了2000元的补偿资金。
今年以来,左权县城区8个社区117个网格将“矛盾纠纷调解小程序”专属“二维码”发布到每一名网格员所建的居民微信群内,居民扫码即可向社区上报急难愁盼事。随后,网格员会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为居民解决烦忧,让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群众的急难愁盼始终是党委政府最大的牵挂和民生要事。难事要一件一件办,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是我们今年创建‘枫桥式网格’的初衷和目标,而‘矛盾纠纷调解小程序’的使用拉近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距离,更让我们第一时间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区党工委书记张彦红说。
一个“小程序”拓宽了基层治理的路子。以往的矛盾纠纷排查,需要网格员走街串巷搜集上报,因入户与居民居家时间常有冲突,“下户入不了户”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扫扫“二维码”,居民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发生的事第一时间上报社区,让“网格被动查”转变为“居民主动报”,“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转变为“居民吹哨、网格报到”,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居民身边再“小”的事对于网格来说都是“大”事,网格员的“放大搜索”比不上居民群众切身感受的“显微显形”。“矛盾纠纷调解小程序”的上线,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感知度和事件的发现率。截至目前,该县共收集各类矛盾纠纷53起,有效化解42起,走司法诉讼程序1起。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左权县致力于关注民情、改善民生、维护民安、促进民和,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动“枫桥经验”在左权网格落地生根、创新升级,努力展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