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积极构建心理矫治“桥梁”

应县司法局不断提升社矫对象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应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紧紧围绕攻心治本目标,采取三项举措,坚持法情交融,攻心为上,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巩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效果,最大限度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心”行动成效初显。
  线上测试显“心病”。应县社区矫正中心充分运用全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和晋矫通手机App心理辅导模块,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心理辅导。通过在线心理测评,分别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心理问卷自评和人格体量测评,并针对个别社区矫正对象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采取一对一帮扶,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全部按要求完成心理测评。
  空中“话疗”断心思。结合心理测试反应出的问题,应县司法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引入心理沙盘测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在思想上进行纠正与引导。同时,强化所长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电话沟通与联络,通过“话疗”,架起司法所与社矫对象之间密切的沟通桥梁。
  线下走访解“心结”。司法所工作人员利用家访,面对面倾听社区矫正对象的心声,切实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深入浅出地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金城司法所在走访、谈话的过程中了解到,李某因肺部手术,饮食和睡眠较差,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心理能力微弱,心理波动较大。为此,金城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及时跟进、掌握李某的心理状态,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疏导,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此外,积极联系李某妻子,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帮助他们建立起包容和谐的家庭关系,借助亲情的力量消除心理障碍,增强矫正效果。
  应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通过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构建社区矫正工作心理矫治“桥梁”,有效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问题,使社区矫正管理更有针对性,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本报记者兰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7期

  • 第2024-02-06期

  • 第2024-02-05期

  • 第2024-02-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