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吴忠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荒漠化综合治理,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推动山川大地由黄到绿转变,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7月10日,在黄河吴忠段沿岸,“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沿黄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报道宁夏段采访团记者听取了宁夏吴忠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马梅花对黄河吴忠段湿地保护工作的介绍。
战略部署持续深化
近年来,宁夏围绕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全面推进“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功能提升、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等重点,出台系列文件,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廊道、重点河湖滩地保护修复,从制度上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出台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立足全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科学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构建“一河三山”生态保护格局,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批准实施“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等专项规划,全面统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沙平衡和生态修复。贺兰山、六盘山生态屏障建设进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重点生态区矿山修复等3类工程,纳入国家“双重”规划。黄河“几字弯”和“三北”工程攻坚战宁夏战役全面打响。针对宁夏生态系统本底脆弱的区情,宁夏自然资源厅依据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规则,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大幅提升。
宁夏是“十三五”时期10个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的省区之一,本轮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划定耕地17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424万亩,进一步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最大限度优化生态保护布局。评估调整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万平方千米,实现对国家允许调整的情形能调尽调,要求保护的区域应保尽保,最大限度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生态修复有序推进
2020年以来,宁夏“三山”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投入资金106.88亿元,启动实施项目402个,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56.48万亩,营造林425.3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270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2.0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66.7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09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湿地保护率达到29%。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以及黄河(宁夏)上游风沙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今年6月,总投资5.04亿元的黄河(宁夏)上游风沙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在21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34个项目中位列第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亿元。
法治保障融合发展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自治区政府与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分别签订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奖补资金,设立自治区财政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有效开展县(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结合实际,宁夏制定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政策法规,形成逐步完善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2023年8月,修正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2024年,将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条例修订列入立法计划,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等地方立法步入快车道。
潮起塞上满目新。宁夏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扩大全区生态优势,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坚决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王雁 李萱 李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