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乌梁素海,鱼翔浅底,蒲苇摇曳,成群的候鸟掠水低飞。这颗“塞外明珠”在经历了触目惊心的“生态之患”后,走出了一条“浴火重生之路”。7月16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行进式报道活动(内蒙古段)”采访团走近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探寻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法之策,感受乌梁素海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司法之力。
挑起时代重担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湖泊,也是欧亚大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2008年,乌梁素海暴发大面积“黄苔”,湖区芦苇泛滥、黄藻密布,水质恶化为劣V类。与此同时,流域出现了草原荒漠化、沙化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保护修复乌梁素海生态,当地改变传统做法,统筹实施一体化、综合化修复治理,开始了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全要素综合治理。通过各方努力和不断治理,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区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整体V类、局部Ⅳ类,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持续恢复。
2023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专门针对湖泊流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乌梁素海走出一条别样的生态保护之路。
扛起审判大旗
在乌拉特前旗,黄河过境153公里,守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鸟类栖息环境,成为驻守在这里的政法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
乌拉特前旗法院扛起环境资源审判大旗,创新环境资源审判举措,并率先成立了环境资源法庭。独树一帜的七人合议庭、与众不同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展厅、一览无遗的观景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乌梁素海环境资源法庭,是该院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打造的特色法庭。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法院审结的环资案件涉及罪名主要有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盗伐、滥伐林木罪,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及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等。据了解,2019年至今,该院审结环境资源犯罪案件84件,判处罪犯155人,判处罚金1423万余元。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如画的湿地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乌拉特前旗法院延伸司法职能,在乌梁素海景区内设立了法官工作联络点,开展普法宣传,化解矛盾纠纷,为乌梁素海的长亮长清贡献司法力量。
掀起治理高潮
“如今,非法猎捕鸟类、鱼类现象越来越少,许多鸟类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每年有近600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湖区现有鸟类265种、鱼类22种,是疣鼻天鹅最大的繁殖地。”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介绍道。作为“生态义警”中的一员,刘文斌经常与乌拉特前旗公安局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派出所民警一道护海,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安机关助力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法力量。
长期以来,乌梁素海湖区执法警力有限,大部分区域存在漏管失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乌拉特前旗公安局与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联合组成护海大队,通过“无人机+视频巡逻+岸上巡逻”三位一体立体化巡查,昼夜开展巡海、护海、打击非法捕捞工作,并且不定期开展受伤鸟类救助、非法捕捞工具收缴等执法行动。针对乌梁素海湖区面积大、海岸线长等特点,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派出所在周边渔场和一些爱鸟护鸟人士中招募了30余名“生态义警”。这些来自基层的“生态义警”与派出所民警、护海大队工作人员携手开展生态巡查工作,构成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为了精准护航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巴彦淖尔市警方持续全方位推动生态警务改革,于今年5月24日揭牌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乌梁素海自然保护区分局,标志着乌梁素海环境保护和治理迈入了新征程。
本报记者李秀荣 路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