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

为黄河治理注入法治新动能

  • 了解护黄立法

  •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包头市用法治之力反哺黄河养育之恩,用温暖民心的创新之举打造了保护黄河的“包头样板”。包头市委政法委统筹执法、司法等资源力量,以“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为工作理念,在治理力度上下功夫,为黄河治理注入了法治新动能。7月17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行进式报道活动(内蒙古段)”采访团走进包头市,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修复背后的故事。

    立法先行 治理黄河顺民意

      包头市作为建国初期的老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极具代表性。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紧盯民需,靶向发力,率先在全国提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思路。同时,该市在严格执法上发力,制定了全区固废领域首个地方标准,实现了工业固废全过程、闭环式、智能化监管。2022年,包头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第一。
      在重工业基地生态环境的修复中,包头市敢啃“硬骨头”,特别是在法治护黄理念的渗透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包头市环境保护由差到好的“蝶变之路”,正是行政执法助力黄河保护的生动实践。
      法治护黄,立法先行。早在1995年,包头市就有了运用法治思维保护黄河的超前理念,先后制定了7部涉及黄河流域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为保护黄河提供了行政执法依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发现,一些地方性法规在管理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与上位法不一致,便立即按下“修订键”,将与上位法有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列入了2024年立法计划进行打包修正。

    能动司法 保护黄河新理念

      近年来,包头市各级司法部门按照“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用法治力量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四合一”集中审执,敲响护黄“金法槌”。包头市两级法院紧盯民需,创新推出“四合一”集中审执模式,打造专业化审判团队,在九原区成立了包头市首家环境资源法庭,开启了环境资源类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执行新征程。此外,九原区法院建立了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示范点,让司法元素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更深层次。
      “河湖长+检察长”,念好护黄“紧箍咒”。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包头市各级检察机关深化“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在“联”字上发力,努力实现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目标。2022年至今,包头市两级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91件。
      “河长+警长”,织密黄河“防护网”。包头市公安机关开启“河长+警长”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与沿黄企业、司法机关、执法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治安联防、违法严打、犯罪严惩的新格局。2022年以来,辖区涉野生动物警情数、案件数、非法狩猎警情数均有所下降。

    普法宣传 守护黄河聚合力

      以法润心,以文铸魂。包头市持续在普法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发力,并以“吹哨报到”的形式,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形成黄河保护宣传“矩阵”,让“护黄理念”和“黄河文化”传承转化为当地群众的行动自觉。
      “这些乌龟属于外来物种,投放到黄河里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在九原区黄河风情园内,市民王连锁提着水桶,展示自己的“战利品”。作为志愿者,王连锁经常巡走在黄河岸边,及时制止投放外来物种。他说:“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一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包头市通过“接地气、零距离”的普法宣传活动,已将黄河保护理念融入到了群众生活中,大家用“小行动”汇聚保护黄河“大合力”。
      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包头市运用法治思维,实现依法治理、依法护黄,开创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本报记者李秀荣 路香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5期

    • 第2024-07-12期

    • 第2024-07-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