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李老太和丈夫辛苦养育了4个子女,后来丈夫早早去世,子女也陆续成家,李老太独自生活了多年。随着年龄渐长,李老太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需要有人贴身照顾。然而,李老太却成了子女间的“皮球”。别无他法的李老太只好寻求法院的帮助——
“哎呀,王法官来了,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妈。”
“快年底了,我们特地来看看老太太。”
“过得好、过得好,王法官,孩子们对我都很好,住在哪儿也舒心……”
年前,陵川县人民法院法官王中红和特邀调解员韩新棠对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回访。刚一进屋,当事人李老太就激动地向他们说着如今自己的舒心生活。
八旬老太养老遇阻
李老太今年86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因为4个子女对于赡养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衣食无着。无奈之下,李老太决定以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为由,将四个子女起诉到陵川法院,希望通过法院解决自己的赡养问题。案件到了法官王中红的手中,他认为,赡养纠纷类案件不是单纯的赡养问题,其中可能还有复杂的家庭纠葛。如果强行判决,难以实质性做到案结事了,甚至可能会激化子女与李老太之间的矛盾。于是,王中红决定先开展调解工作,并委派特邀调解员韩新棠先行进行调解。
拿到案件后,韩新棠首先采取电话沟通的方式与李老太的子女们逐个进行联系。然而,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李老太的4个子女都是农民,当时正逢秋收时节,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每次拨打电话试图沟通时,总是无人接听。但作为调解员,她深知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拨打着电话。
好不容易拨通电话,不曾想一来就吃了个闭门羹。李老太的子女们表示这件事村里已经出面进行过多次调解,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同时告诉韩新棠不要白费力气。虽然初步沟通的结果并不如韩新棠所愿,但她深知案件还远远没到放弃的时候,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要面对面和他们好好聊聊的决心。每当得知谁有空闲,韩新棠就立马抓住机会安排其到法院进行调解。她始终相信,只要肯花心思,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子女各说各有理
大儿子最先来到法院。当韩新棠问及他的想法,他情绪激动地表示,妹妹虽说已经出嫁,但也不能对娘家的事情不闻不问,全指望他一个人来扛。言及妹妹们的做法,其脸上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隔天,二女儿来到法院。她告诉韩新棠,之前母亲在她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再想把母亲送回去却成了难题。哥哥不仅迟迟不来接母亲回家,兄妹之间还因此有了嫌隙。自那之后,二人一见面便争吵不断,她也不敢再让母亲来家里住了。
经过多次拨打,大女儿的电话终于接通。她无奈地表示,并非自己不愿尽赡养义务,只因老伴去世,一个人能够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属实不易,无暇再去分心照顾母亲。大女儿的言语中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小女儿则因公公去世无法到场参与调解。
尽管此次沟通未能顺利推进,但从李老太4个子女的倾诉中,韩新棠察觉到每个人的背后都藏着难以言说的苦衷。意识到这一点后,她立即与王中红进行了情况反馈与交流。二人一致认为,只有深挖4个子女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才能为后面制订个性化的调解方案找到坚实的依据。于是,二人开始轮流与4个子女进行沟通。
解心结老人终有托
找准症结才能解开心结,王中红从法理与情理入手,向大儿子阐明赡养老人是法定的义务,并理解其过去两年为老人辛勤付出的孝心,相比女儿们对母亲的疏于照顾,心里难免有不平衡。然而,眼下老人无人照料,王中红希望大儿子能与3个妹妹好好沟通,确保老人家老有所依,安享晚年。若实在无人照顾,王中红提出了每家支付抚养费将老人托付给养老机构的解决办法,但大儿子认为兄妹皆为务农人员,经济条件有限,支付抚养费不可行,轮流照顾母亲更为现实。随后,韩新棠以道德和亲情为切入点,对大女儿进行疏导,强调母亲当年独自抚养4个孩子的艰辛,如今生活条件已有所改善,不应让老人生活无着落。大女儿表示自己有心无力,计划年底外出打工以保障基本生活,但仍愿意尽力。
王中红在调解室内积极引导二女儿,强调不要因矛盾割舍亲情,二女儿表示只要确保母亲在交接过程中顺利转移,便无后顾之忧。此外,韩新棠联系了小女儿,小女儿表示与哥哥同住一村,曾照顾母亲两个月,对赡养母亲没有任何意见。
综合各方意见,王中红和韩新棠很快拿出了调解方案,兄妹四个轮流照顾母亲,每次赡养时间为每月的1号到月底。子女们最终达成共识,愿意轮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解决日常的赡养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避免今后再因为李老太生病住院医疗费承担等问题发生纠纷,王中红在方案中也一并考虑到,并提出了一个细致周全的解决方案。经过两周时间,法官与调解员倾心投入,耐心劝解,4人最终同意了该调解方案,并在法庭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一场养老纠纷就此成功化解。
为了确保调解效果,王中红和韩新棠还进行了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此次,他们更是亲自前往李老太居住的子女家中探望,看到老人精神矍铄、生活无忧,他们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本报记者潘帅 见习记者夏哲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