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年省吃俭用攒的钱,怎么就点错了转账?”在五寨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王某攥着手机转账记录的手微微发抖。
事情还得从2024年5月说起。王某因操作失误将19980元误转至谷某账户,并多次与谷某联系要求退还19980元、利息171元及因本案支付的律师咨询费2000元,但双方就退还数额始终未达成一致调解意向。这笔“飞走”的存款,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法院调解室开启了长达3个月的拉锯战。
“我查过法律条款,这钱你必须全退。”调解初期,王某坚持要求谷某退还19980元本金及利息、律师费共计22151元。而谷某则面露难色:“现在孩子刚上大学,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双方各持己见,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
这之后,承办法官又分别多次与双方进行了沟通。谷某同意返还王某2万元,但一时无法全额支付,王某的态度也有了松动。
于是,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再次组织了一场“背靠背”调解。面对谷某,承办法官提议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这笔钱。谷某看着手机日历沉默片刻后道:“5月孩子要交学费,8月我年终奖到账就能凑齐。”承办法官把谷某的实际困难和态度告知了王某,王某同意谷某先给其转5000元,剩余15000元等8月再支付。就此方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随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按下红手印,这场纠纷尘埃落定。
通讯员刘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