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市长子县的田野间,总能看到一个格外忙碌的身影。她是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用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也是连续三届的长治市人大代表,以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用提案架起连接民生与发展的桥梁。她就是崔丽枝,二十年来扎根农村沃土,以巾帼之姿在农业创业与履职为民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田间地头的“新农人”
2013年春天,在长子县的一片荒地上,崔丽枝带领工人搭建了第一座香菇大棚。“我就不信种蘑菇不能闯出一条路。”凭着一股韧劲,她一头扎进香菇种植的世界,从选种、培育到采摘,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她曾连续一个月泡在省农科院的实验室,跟着专家学习菌种培育。为了引进先进模式,她辗转山东、浙江等地的农业园区,记下满满三大本笔记。
如今,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18座温室大棚和标准化制菌棒厂,而崔丽枝并未止步于传统种植。“传统食用菌产业靠天吃饭,必须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她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带领团队研发出食用菌智慧种植方舱项目。
在长子县的智慧菇坊里,恒温控制系统精准调节温度、湿度,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菌丝生长状态,原本靠经验的种植过程变得可量化、可调控。“以前亩产香菇8000斤就不错了,现在用智慧方舱能稳定在12000斤,还能错峰上市,价格翻了一倍。”种植户王大爷算起收益账,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崔丽枝的智慧种植模式已在山西、山东两省落地生根,社区智慧菇坊、扶贫种植基地、研学产业园等项目遍地开花。她创立的“崔大菇”品牌,通过深加工让香菇变成了香菇酱、菌菇脆等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农产品不能只埋在地里,要让它走进大市场。”她牵头成立的农特产品“产销联盟”,整合区域内“七大菇”“八大品”,让长子县的土特产摆上了全国商超的货架。
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崔丽枝的带动下,长子县已有200多户农户加入香菇种植产业链,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大姐深有感触:“以前种玉米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跟着崔总种香菇,不仅免费学技术,还包销路,现在一年能挣2万多。”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崔丽枝每年举办10余期种植培训班,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智慧种植设备。她还在公司设立“巾帼创业岗”,优先吸纳农村妇女就业。2013年,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崔丽枝也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山西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崔丽枝深知品牌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地理学会〈科创中国〉”顾问组成员,她借助“地标生境”理念,为长子县的农产品打造专属“身份证”。“我们的香菇有原产地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种植全过程。”她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土特产品牌保护的建议,为农产品走向高端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民发声的“代言人”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自2012年当选长治市人大代表以来,崔丽枝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心声。她坚持每月走访村庄,每年收集民情建议,从省道整改到水库建设,从冷链物流到教育医疗,每一条建议都关乎民生福祉。
2023年,崔丽枝在走访中发现,省道207长子境内路段因狭窄多弯,事故频发。“有次看到村民骑电动车被货车剐蹭,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当即实地勘察,拍摄30余张路段照片,收集12起事故案例,形成关于省道207长子段拓宽改造的建议提交相关部门。两个月后,该路段整改工程启动,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
全国两会上,崔丽枝的目光始终聚焦“三农”。她提出的《关于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直指农村生鲜产品“卖难”问题。“去年有户村民的草莓运到外地就烂了一半。”她在建议中详细阐述了冷链物流对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性。
而吴家庄水库项目的推进,更体现了她的全局视野。“漳河两岸常受水患,老百姓盼水库盼了几十年。”崔丽枝多次实地调研,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支持山西省吴家庄水库工程的建议》,详细分析工程对晋冀豫三省防洪安全、供水保障的重要意义。在她的推动下,国家相关部门加快了审批进程,这座总库容1.8亿立方米的水库预计2026年建成,届时将保护下游27.6万群众安全,解决长治市核心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是农民的女儿,永远忘不了脚下的土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崔丽枝用科技点亮农业希望,用履职诠释为民初心,如同一朵绽放在沃土上的铿锵玫瑰,芬芳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魏巍 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