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山西省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也是山西九星律师事务所主任、长治十佳律师。她就是刘越,在代表履职与律师执业的双重赛道上,始终以“铁肩担道义”的情怀践行使命,用“丹心映初心”的坚守温暖人心。
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每一部法规的出台,都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刘越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5部法规草案的修订笔记,这是她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提交的立法议案成果。其中,《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已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实施,成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这部条例的出台,源于数次经济案件的诉讼累积。”刘越回忆道,2022年间,在代理民商事案件中发现,形成纠纷的原因都存在信用缺失。为此,她历时3个月走访数十家企业、私营业主等,收集100余条意见,最终形成近万字的议案,详细阐述社会信用建设体系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重要性。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期间,她参会并解答各类质疑,为推动条例的出台、为社会信用发展尽心献策。
除了社会信用领域,刘越还聚焦法治宣传教育、金融监督管理、法治网络建设等关键领域,提出多项建设性议案。她所提的《山西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已被列为立法计划;《山西省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条例》的议案已被列为5年内立法项目。“立法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扎根实践土壤。”她常说,每次提交议案前,都会开展至少10场深入考察,确保每一件议案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
“人大代表不是荣誉勋章,而是为民服务的通行证。”翻开刘越的履职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当选省人大代表期间的为民足迹:2023年2月15日参加选民接待活动,10月12日面对面征求群众建议,10月17日在太西社区宣讲民法典物业管理篇;2024年2月7日慰问特困家庭,7月11日参与《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11月7日参加省人大对长治、晋城法院的视察;2025年1月9日为低保户送温暖,2月13日在威远门社区接待选民,3月26日参加山西大中小学“两育人”人大研学启动仪式,1月23日、7月29日做直播宣传法律法规……
在太西社区的一次普法宣讲中,居民王阿姨提出的物业服务不到位、安全秩序不到位问题让刘越记忆犹新。“小区无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也消极处理。”王阿姨的话引起在场居民共鸣。宣讲结束后,刘越当即联系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依据民法典物权编相关规定,明确物业公司的管理范围及职责义务,并促成物业方便业主举措及提升物业服务。
让更多人感受公平正义
“作为律师,要尽心尽责,为当事人充分维权;作为人大代表,更要让特殊群体看到法律的温度。”刘越始终践行这一理念,每年多次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孤寡老人等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捐资捐物帮助困难群众。而那起为罪犯未成年子女维权案件,让她记忆犹新。
2023年初,某监狱传来求助信息:罪犯秦某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无力履行监护职责,因此担心未成年儿子的生活学习。刘越接到援助委托后,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前往秦某户籍所在地开展调查。她先后走访孩子的学校、亲友,调取派出所出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等12份证据,发现孩子母亲经鉴定为二级精神残疾,确实无监护能力。
“不能让孩子因家庭变故失去未来。”刘越反复研究民法典监护制度,结合孩子外祖父具备监护能力的实际情况,向法院提出“变更外祖父为监护人”的代理意见,既避免撤销母亲监护权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又保障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法院最终采纳其意见,作出相应判决。
案件并未就此结束。刘越深知,仅靠更换监护人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她与检察部门主动对接民政部门,依据相关政策为孩子申请到每月117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直至其研究生毕业;为孩子母亲办理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当年11月,还联系市妇联为孩子争取到1000元救助金。如今,这个曾面临失学的孩子成绩已跻身班级前6名。案件结束后,孩子的父亲委托法院工作人员向刘越转达了谢意。“刘律师,是您让我知道,法律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从推动地方立法到扎根社区普法,从为特殊群体维权到参与公益捐助,刘越用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未来,我将继续立足法律专业优势,既要当好法治建设的‘建言者’,更要做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刘越的话语坚定有力,一如她多年来在履职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本报记者魏巍 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