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玉米收购价格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原平市作为省内玉米种植大县,因势利导,科学决策,通过“鼓励外销、调整结构、改进方法、延长产业链”4个措施探索“玉米改革”,基本上实现了“面积调下来、品质多样化、产量有提升、收入有增加”的目标。去年,原平市粮食产量实现7.1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达到9290元。
鼓励外销是该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重点。原平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解读国家相关政策,除鼓励国家粮食储备库腾仓收储外,还鼓励有资质的粮食收购加工企业推进玉米外销工作。此外,该市把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粮农手中。截至去年年底,该市收储粮食超过4.8亿斤,其中玉米4.2亿斤,外销超过3亿斤。
调整结构的重点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农民种植小杂粮。原平市通过“旱地改水地、玉米改杂粮、大秋改鲜食”等措施,促使该市玉米种植面积由75万亩减少到63万亩,玉米面积的调整,使原平市的谷子、豆类、糜子等杂粮面积迅速提升。同时,该市传统单一的大秋玉米也有了转型,甜糯玉米、水果玉米、爆裂玉米、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突破2.3万亩,打破了大秋玉米一统天下的格局。品质优化带来的是品质的提高,对于改善城市居民饮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了有益的尝试。
改进方法就是改进传统种植方法,改均匀的一穴单株为宽窄行一穴双株,较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原平市在西镇乡西石封村和崞阳镇唐昌村等重点示范区试点后,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推广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每亩株数由4000株左右可增加到5000株左右,通风好,采光透,抗倒伏,亩产平均可提高15%左右,达到1150公斤,使粮农通过增产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
在巩固提升优质玉米产能的同时,原平市注重在延长产业链条上持续发力、提升玉米价值。该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禽发展的意见,通过项目招标、招商引资、鼓励建设一批奶牛、肉牛、生猪、土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力争当年就地转化玉米超过两亿斤。同时,该市鼓励食品企业以玉米为原料,研制开发玉米食品投放市场,让玉米有更多新的吃法,用新的样式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据了解,原平市仍将持续不断地探索“玉米改革”步伐,力争把传统大秋玉米减少到50万亩左右。同时,大力持续发展现代畜禽养殖和玉米深加工,推进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通讯员 曹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