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走出去,把工厂开到全世界

  工厂开到异域他乡,大钱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公司遍及全世界……走出“娘子关”,走出国门,走进“一带一路”,走进发展中国家。这几年,太钢、太重、山西建工为首的国有企业龙头老大,天利集团、中能绿洲、中信焦化、山西华运能源等民营企业佼佼者,“走出去”,大踏步挺进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蒙古、毛里求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安营扎寨,在能源矿产、制造、建筑、科技研发等领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投资办厂开公司,项目越做越强,合作发展的圈子也是越来越大,走出去的豪气更是满满的自信。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家企业申请备案245个境外投资企业,实际投资21亿美元,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涉及矿产、机械制造、房地产、农业、医药等5大领域。这是一组最新出笼的数字,也是最能说明“走出去”的数字。
  从最初单纯的产品输出去,到产业输出去,折射出的是我省企业家的观念在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增强。而企业变化的背后是我省外贸出口结构已经悄然发生根本性的“革命”。
  光鲜靓丽的数字,可喜可贺的业绩,是行之有效系列举措的一以贯之,是接二连三政策礼包的倾情相送,是省商务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呵护”的最好写照。共同携手主动作为,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盘点近年来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可圈可点。
  政策引导、机制保障。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可谓有目共睹。而《关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推进煤焦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细则》等暖心政策的陆续落地,让“走出去”的和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服下“定心丸”,插上腾飞的“翅膀”。
  企业手挽手心连心,抱团取暖“走出去”……山西省民营煤焦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的成立,使有了“主心骨”的企业,不仅腰杆直,而且底气十足。然而,更让企业欣慰的是国际产能合作领导小组纳入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犹如两股绳子汇聚到一起,一股看不见的强大气流,推动着企业加速抢搭“一带一路”快车。
  近年来建立的国际产能合作动态项目库,就是企业“走出去”的项目大数据库,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导向标。在这个巨大的宝库里,汇总了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来自各个渠道的项目信息,海量的碎片项目信息,让山西与全国乃至全世界顿时连接到一起。四通八达的项目信息流,让山西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可贵的机遇。天利集团在毛里求斯1万吨纺织加工项目、中能绿洲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年产60万吨钢厂项目、中信焦化在津巴布韦年产30万吨焦化项目、山西华运能源与美锦能源集团在蒙古的3000MW坑口电厂建设项目、晋非合作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能够顺利列入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方案,就是项目库检索分析汇总的结果。
  在项目库的基础上,省商务厅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一鼓作气对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中介机构等信息资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合,数以万计的项目数据、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就像给政府、企业安上了“天眼”。
  中澳自贸协定解读研讨会、融入“一带一路”暨老挝投资环境政策推介会的适时举行,一次性与国开行、中信保、渣打银行、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招商银行等9个金融“巨头”集体签订合作备忘录,为“走出去”的企业和银行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为促成银企联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数十次银企见面会,让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甜”,有了银行的力挺,企业不仅能“走出去”,而且还走得稳。
  苦练内功做强做大,寻求外援趟出对外开放之路。南非非国大党经济进步论坛、捷克工贸部原材料司和对外经济政策司、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香港投资推广署等境外、国外部门、机构友谊联盟的建立,为企业“走出去”打开合作大门。
  短短几年,我省就在39个国家地区境内外,先后成功组织了20余场投资环境推介会、项目对接会。
  有效完善的政策措施、科学正确的顶层设计、资源丰富的动态项目库、信息资源的全线对接、交流合作平台的精准搭建,为我省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17期

  • 第2017-04-16期

  • 第2017-04-15期

  • 第2017-04-14期

  • 第2017-04-13期

  • 第2017-04-12期

  • 第2017-04-11期

  • 第2017-04-10期

  • 第2017-04-09期

  • 第2017-04-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