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务送上门,让政策接地气,针对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把支持鼓励变成具体的实事。在我省第一家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发展方向的省级开发区 ——
金色的柳树,绿中泛黄的杨树,四季常青的松树,红色的不知名的灌木丛,密密麻麻、深深浅浅,婉若一幅美丽的油画。湛蓝的天空干净得像水洗过一样,汽车行驶在通往右玉的道路上,两边一幅幅如画风景从面前掠过,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记者的身上,温暖而柔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浮躁,远山近水,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干干净净,周边是那么安静,只能听见汽车的行驶声,如此美妙的旅游胜地,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顿时被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替代……10月的右玉分外迷人,如此多娇。
右玉,独特的地理环境,58年坚持不懈播洒着绿色,杀虎口、走西口,天然氧吧,原生态小杂粮,肥美的羊肉,这一切都成了右玉开发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今年刚刚批复的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是我省设立的第一家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发展方向的省级开发区。为了让省委、省政府支持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地生根,10月13日下午,一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右玉县绿色发展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晋办发〔2017〕64号)的座谈会在右玉展开。
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进展情况如何?在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需要相关部门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让开发区早日建成,使之尽快成为右玉脱贫致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带着对右玉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深情厚爱,由省商务厅组织的省编办、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等10个省直部门领导和有关负责人,组成一个特别的帮扶对接工作团队,赴右玉县就支持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发展与朔州市、右玉县政府及市、县有关部门开始了面对面交流倾听,心与心对接。
记者在此次对接活动上看到,这支帮扶团队效率之高令人感动。不管哪个单位发言,都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与朔州市和右玉县的沟通直击针对晋办发〔2017〕64号文件中的支持措施,拿出具体支持项目和解决办法。
右玉县县长王志坚从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筹备、总体规划编制、“三化三制”落实、政策措施对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六个方面汇报了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推进情况。省、市、县各相关部门围绕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进行了具体的对接沟通。
朔州市常委、常务副市长陈耳东在交换意见时讲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所发《关于支持右玉县绿色发展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把右玉工作提到省级层面来抓,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右玉精神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这次省商务厅组织省直相关部门来右玉与市、县进行对接,更体现了省商务厅及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说立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服务送上门,让政策接地气,右玉县一定不负众望,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抓紧推动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
省商务厅巡视员张跃建在总结时介绍,对接座谈会的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右玉县在贯彻落实晋办发〔2017〕64号文件认真积极,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分工,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前景看好。
为了助推项目建设进度,张跃健表示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一是要提高认识。要理解省委、省政府专门针对右玉县出一个文件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四次批示,这次来山西又讲到要弘扬右玉精神,要提高政治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要细化措施。省直部门回去以后要认真研究和制定细化措施,细化成项目,细化成想要办的实事,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针对开发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把支持鼓励变成具体的实事。增强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省对市、市对县,不仅在工作上,而且要在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可操作。三是要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加强督促检查,县里建立台账管理,按时报告进展情况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严格考核,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取得实效。
没有拖泥带水,没有推诿扯皮,一切都是干净利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定特事特办。这支特别的帮扶对接团队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前来参加会议的朔州市、右玉县干部。
上下同心,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成指日可待,如画般的右玉欢迎远方的朋友!
本报记者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