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卫计委印发了《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办法》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
在太原,对于家庭医生,有的市民不太了解,有的市民早已经签约了。那么,作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这些家庭医生需要提供怎样的服务,市民们又该如何签约缴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
有个头疼脑热,给家庭签约医生打个电话,医生立即上门看望诊治……这是在国外电影中经常看到的一幕。
这种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的家庭医生,而今,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离得那么远不用跑了,我们现在有了家庭医生,他们服务可好了,放心吧!”家住太原市小店区千禧锦绣苑社区的荣金香,最近跟儿子通话时说。
荣金香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他的老公郭来源是一位94岁的“老革命”,家里有三个儿女。虽然儿女们都在太原生活工作,但都住在太原城北,每次来看望老两口,都要在路上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
今年9月,老两口跟千禧锦绣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两人一有头痛脑热,都会第一时间给家庭医生打电话问诊。
其实不光市区,在县城,在农村,也可以签约家庭医生。
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实施方案》,通过建立乡村干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双签约”工作机制,解决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不知情和就医报销难问题。
今年8月初的一天,吕梁市灵泉镇卫生院院长呼延景,带着工作队深入胡家峪村宣传开展“双签约”服务。
“签了约,不仅我们给大家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给自己的家庭医生,而且医疗费用报销也有专人负责帮助大家落实……”呼延景动员村民。
打通分级诊疗的“最后一公里”
呼延景口中的一对一贴身服务,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翻看太原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记者看到签约内容有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们还为签约家庭提供预约门诊等服务。优先服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千禧锦绣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刘建雄告诉记者。
12月5日,记者来到千禧锦绣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恰巧碰到了63岁的贾午香。
“昨天我头晕得不行,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量,血压高到160。我平时血压也不高,医生怕出现意外,就赶紧帮我预约了附近的山西省煤炭医院。”贾午香告诉记者。
“很方便,刘大夫帮我预约了医院,直接挂好了号,去了就可以就诊,而且没有挂号费。”享受到便捷服务的贾午香高兴地说,“凭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就能享受由专人帮助的就诊、缴费、化验、检查等亲情服务,真的很方便。”
国家实行家庭医生制度,也就打通了分级诊疗的“最后一公里”。刘建雄谈及自己对家庭医生政策的理解。他说:“在医改大背景下,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乃大势所趋,基层医院将承担更多的门诊功能,由家庭医生充当起分级诊疗的‘守门人’角色。”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大医院、康复再回社区”,在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下,分级诊疗的推进下,我们期待这样的良性循环。
“老病号”把家庭医生刘建雄当“儿子”
“儿子啊,你爸他口干口苦,想吃点中药调理调理。”
“行,我叫上中医马上过去。”
12月4日,刘建雄一早接到荣金香的电话,放下电话,叫上中医韩大夫,拿上医药箱就赶往荣金香的家。
儿子!是荣金香对刘建雄的称呼,其实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什么家庭医生啊,他就是我儿子,对我们可上心了,不管什么事情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现在我们都离不开他了。”荣金香颇为感慨。
“怎么说呢,我们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也是几经波折,居民从不接受到现在离不开。”刘建雄颇为感慨。
“把我们堵在门外头,敲门人家不让进……刚开始,这都是常事。他们要么认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要么觉得我们是骗人的,要么觉得我们水平不行,不相信我们能当他们的家庭医生,当医生这么多年,真是头一回遇到这么多尴尬。”刘建雄回忆。
2016年,千禧锦绣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家庭医生的相关工作,到2017年着手此项工作的开展,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成果如何?
刘建雄告诉记者:“经过我们不间断的宣传,悉心讲解和周到的服务,现在很多人认可家庭医生,身体不舒服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目前我们社区3个家庭医生,能达到每个人服务1000位社区居民。”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目前,除了家庭医生签约的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外,不少卫生服务中心还增设了针对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包”,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规定另行收取费用。
“我们目前推出了两个‘个性化服务包’,一个是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的,一年一人100元;一个是针对儿童的,一年一人50元。”刘建雄如是说。
全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7%
“辖区居民按照自愿的原则,与包片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服务期限原则上一年一签。”刘建雄说。
目前,签约一个普通免费用户,国家每年补贴5元。“作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补贴确实是杯水车薪,因为仅居民签约的协议书的工本费就需要每人3.2元,更别提其他的人工成本之类的了。原则上我们是3名签约家庭医生,其实全员都在参与。”刘建雄告诉记者。
采访接近尾声时,刘建雄告诉记者,过几天他要去山西煤炭医院开会,协调转诊的事。“目前,跟我们对接的只有山西煤炭医院和武警医院,而且山西煤炭医院只有两个科室跟我们直接对接,下一步我们还将跟医院进一步沟通,对接更多的科室,方便老百姓就医看病。”
2017年11月27日,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传来消息:截至10月底,全省城乡居民共签约1722.1万人,签约率47%,重点人群签约率69.5%,提前完成国家2017年目标任务。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8%,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7%,建立了“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机制,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更加稳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本报记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