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事物原有发展格局被打乱,人们既得利益丧失或可能丧失,而且超出了正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因此,突发事件出现后,人们往往措手不及,难以应对,工作、生活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于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及时报道,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安抚公众人心的良好作用。
热线新闻,作为报纸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任务,正受到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报纸对突发新闻的报道具有了更强时效性的可能。那么,在突发事件新闻采写中,如何才能跑赢时间,获得更新更真的新闻事实,并起到良好的社会作用,为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所关注。事实上,掌握采访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技巧,可以赢得全方位的社会效益。
事前有准备
突发事件新闻的一般采写流程,是记者在接到热线电话后,经与线索提供人沟通,获取准确信息后出发赶往现场。
在赶往现场过程中,记者还应与线索提供人进行更详细了解,并向部门领导反馈,决定是否增加采访人。尤其是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分批、分组联合采访,集团式工作,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
以一起大型山火为例,火灾发生初期,第一拨记者到达现场后,简要采访后,必须留有完成稿件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火灾仍在持续,扑救仍在进行,采访不能中断,就需有第二批次记者跟进。
还要注意的是,记者与线索提供人之间的沟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非常重要。以最常见的责任事故为例,责任人往往就在现场,但记者很难在众多围观群众中将其找出。而线索提供人通常为与责任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乐于提供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事前沟通中,获取责任当事人相关资料、体貌特征,可方便到达现场后对其进行采访。
此外,在接到热线电话出发后,记者还应迅速理顺赶往现场的路线、遇到阻碍后的对策、需要了解现场哪些情况等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
事中有层次
尽可能接近第一现场。离新闻事实越近,新闻价值越高,早已是媒体人的共识。
与新闻发生同步报道,是突发新闻的最高境界。伴随着手机拍摄的普及,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记录者。所以,尽量多找些记录者,就能最大限度还原事发时情景。此外,监控录像、交通录像等影像资料,也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应注意搜集。
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人的采访。在现场众多人中,记者应最先采访谁呢?现场采访中的金字塔理论可被提及并加以借鉴。
所谓现场采访当中的金字塔理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正好呈金字塔结构,最重要的人,或许只有一个,次重要的多一些,再次重要的,更多一些”。往往离事实最近的人正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且为少数。我们需要寻找的正是金字塔顶端的人。
举例示之:一栋大楼咖啡厅发生纵火事件,所有采访因素中,在这个金字塔最底层的,应该是大街上的围观目击者,人数最为庞大;上一层的,则是在事发时在大楼上班的人;再上一层,是消防、医院、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死伤者家属等;再上一层,就是咖啡厅的重要员工或在现场的咖啡厅老板;最上层的,肯定是纵火者。
记者在采访时,要时刻记住寻求金字塔最顶端的当事人。
民间常有人打趣说“防火防盗防记者”,也常常有记者抱怨突发事件目击者不愿意配合采访。如何才能顺利采访到新闻核心人物,是突发事件采访中的一道难题。
这其中是有诀窍的。首先,作为报纸记者,在采访时可以先不亮明身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介入,询问“刚才这里发生了什么”等话题。这时目击者往往会放下戒备心,愿意与记者沟通。瞅准机会,记者再说明来意,效果往往比直接采访更好。其次,不要预设敌对立场。如责任事故采访,记者一般是先采访事故受害方,结束采访后,再去采访责任方。那么,在采访责任方时,尽量保证受害方不在身边,以防责任人想当然地将记者列在敌对阵营。并且,记者还应主动表明,自己只是如实记录事件本身,这样才可能顺利地采访到事故当事双方。
在接近新闻核心人物时,除尽可能快、准外,还有一条原则应该遵循,即“有所抢有所不抢”的原则。以重大交通事故类报道为例,当有伤者被抢救出来时,记者不顾伤者身体的痛苦,贸然与之交流,这样的采访就不妥当。在类似采访中,不应因采访而干扰到被救人员接受救治。可取的方法是在不影响现场施救的前提下,留意救援情形,真实再现施救场面。
“有所抢有所不抢”的核心,其实就是记者的人文主义情怀,它高过新闻本身的价值。
事后有原则
突发新闻采写完成后,记者往往希望第一时间刊发出去。在这里有一条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有所发有所不发”、“有所表有所不表”原则,新闻稿件中不应过多宣扬血腥、惨烈和暴力内容,新闻图片更应如此。
因为,新闻媒体不仅承载着发布新闻的使命,同时还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突发新闻的冷处理,着眼于维护大局、维护稳定。过多的车祸、凶杀、暴力新闻,虽可为报纸赢得更多读者,但与我国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原则相违背。
“冷处理”的含义是指不急躁、不盲目、不轻率地决定报道素材和报道方式,而是在第一时间立即召开新闻决策会,按照中央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决定报道的内容。这不仅是新闻学的尝试,也是宣传纪律的基本要求。(作者单位:《太原晚报》)
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