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辛勤劳动,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紧密相连。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实施给转型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在转型时期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各种素养。
一、健康素养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英语教师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和科研任务,而且还要追求自身的职业发展,正常的教学工作背后是大量的“影子工作”,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这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树立健康意识,学习健康知识,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二、职业道德素养
新时代,英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师德观,根据新的教育形势,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基本前提,更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给别人的。”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身体力行,才会形成无形的教育动力,感召和影响学生。
三、语言素养
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是高校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英语语言是高校英语课堂的主导语言,教师运用语言的方式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在基础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用词的准确性、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以及英语语音语调的处理都是良好语言素养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要想不断地提升语言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学习、语言积累和语言修炼,才能展现语言本身的魅力。
四、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术语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信息素养被定义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信息素养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教师需具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应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此外,还需要具备分辨、评价、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将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课堂,提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实效性。
五、跨文化素养
跨文化能力是新时期外语教育改革的热点词。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不仅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全面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还能灵活运用跨文化理论和知识,对不同文化现象及背后的成因进行阐释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刻的思辨能力,用批判性思维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良好的跨文化素养还要求教师能熟练、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六、学术素养
学术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学离不开研究,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认真研究学科理论,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寻求学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终身学习素养
世界各国已经把终身学习的意义提升到了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对教师的要求。2001年,欧盟在《实现终身学习的欧洲》报告中提到:“终身学习涵盖贯穿人一生的学习活动,从个人、公民、社会以及就业等视角,提升知识、技能和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可见,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社会价值,以适应生存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点滴学习中进步,在日积月累中提升,用爱心诠释奉献,用钻研诠释智慧。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康霞 王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