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正在改变着传统媒业的生态。
“不日新者必日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军事媒体创新发展。这是对《解放军报》的要求,也是对党的所有媒体的要求。
一、互联网思维的特性
所谓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思维,但它打破了空间、时间,为人类文明的进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战场,即进化可以极其迅速,它强调要互联、互通,要开放、共享。有六大特性:
1.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
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从应用层面到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互联网也同样。但因为这种影响是滞后的,所以,难免会处于身份的尴尬之中:旧制度和新时代在我们身上会形成观念的错位。越是以前成功的行业,转型越是艰难,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讲到的“创新者的窘境”——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面临的就是这种状况。这种困境可以叫做“工业人”要变成“数字人”的困境。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互联网时代,产品更多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还寄希望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度、广播式制造热门消费行为的模式,已不成立了。
3.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以前也讲用户至上,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是出自企业的道德自律。在这个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是必须的行为,得真心对待用户。民主和专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得不对人民好,后者是出于道德自律。
4.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就不像单纯的功能需求那样简单和直接,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测试的过程,要求你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根据需求反馈成长。微信第一年迭代开发了44次,就是这个道理。
5.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自带了媒体属性
因为需求和品味相关联,也就是和人性相关联,所以,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就是极致性能+强大的情感诉求,这两样东西都是会自传播的。
6.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
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组织内部也同样如此,它讲究小而美。大而全、等级分明的企业很难贯彻互联网思维,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员工,有没有爱,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二、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新态势
2017年,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各大新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以63.4%的绝对优势领衔自媒体行业,微博自媒体平台成为用户传播第二渠道选择,其占比为19.3%。
“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另一个新闻媒体发展态势那就是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针对新闻传播而言也就是从平台到内容的普遍跨界,从新闻信息源,到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分享和应用,也逐渐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各自为政,区域之间联系较少的结构形态。新闻媒体内部的制度变革以及整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已经成为核心话题。互联网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新闻媒体之间更加透明和激烈的竞争,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都在想尽办法通过推陈出新来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尽快抢占市场。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在新闻报道的实践过程中,怎样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新闻报道的立体化传播和对媒介市场的全方位占领,保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当今新闻报道急需应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有创新思维。丰富的内容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宝,无论是传统纸质媒体还是新兴网络媒体,“内容为先、内容为王、内容至上”始终都是应对媒体变革的利器,要突出消息、通讯、言论等不同文体的实用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宣传八股文的出现,对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层次挖掘,用质朴清新感人的语言,运用灵活的宣传方式,把新闻做鲜活做好看,更好地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二是要有跨界思维。要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精神,在继续努力办好传统纸质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新媒体平台,利用平台化的编辑思维,实现由平面和声像向网络转变。发挥纸质媒体的内容优势,以新媒体为载体,抓好网络宣传工作,加强新闻整合,实现内容的共享,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介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增强传播效果,达到管控舆情的目的。
三是要有营销思维。市场经济是一种过剩经济,当前纸媒面临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新媒体平台后台的阅读量和流量数据中可以看出,报纸评价体系下的优秀稿件在新媒体上不受关注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要打开与用户互动的渠道,了解不同介质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需求,提供的新闻素材要符合不同传播平台的发布标准,使之能为不同平台的编辑所用。比如突发性事件中,除了最基本的文字,还需要更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与视频;高大上的时政新闻里,要找到与普通用户相关联的切入口并用接地气的方式对新闻进行解读;枯燥的政策条例和数据新闻,要利用图表、Html5等可视化手段抽丝剥茧,让用户一目了然。
四是要有转型思维。如今,移动端已经替代报纸成为新闻的第一落点。要让新闻在第一时间抵达读者,原先为单一报纸端提供内容的传统媒体记者,则必须学会使用多种工具和展示手段,做到一次生产,多元发布,形成较为理想的报道链条:第一时间利用官方微博展示新闻现场,并随时更新;再发回最新图文消息稿,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最后形成深度新闻稿,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载。如果没有这种转型意识,其结果或许就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即时传播中缺位,失去对热点的引领和掌控能力。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一句话犹如晨钟暮鼓警醒着我们,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给新闻宣传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增进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各种思潮通过互联网无限延伸争夺舆论高地,摆在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考验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必须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必须将新闻报道从传统的思维当中跳出来,从当下新闻媒体自身的变革,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创新闻报道的新时代,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