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纸媒严重受挫,绝大多数纸媒率先拿曾经辉煌一时的专刊开刀,专刊由过去每天厚厚的一叠变为薄薄的几页,有些纸媒甚至狠下心来把专刊全部砍掉。困难,孕育的是希望,它留给报人更多的思考机会;放缓,暗示的是巨变,让报人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精耕细作,从而使专刊变得更有品位、更吸引读者,重新焕发生命力。
《环球邮报》是加拿大百年老报,每天都会通过新闻、政治、商业、投资和生活等主题报道,通过多个版面与读者互动,并引领全国范围内的讨论。其周一至周五出版40余个版面,周六出版100多个版面,周日无报,基本停留在厚报时代。近些年,在纸媒走下坡路的情况下,《环球邮报》对版面进行了整合,不减反增,引入了彩色图片、书评栏目、以及若干覆盖艺术、娱乐及文化生活内容的专刊版面。这些专刊的出版,轻松实现了新闻行业里的那句老话:“靠新闻抓住读者,靠专刊留住读者”。《环球邮报》官网显示,目前其印刷版和数字版每周的读者超过600万,是纸媒行业实力雄厚的领头羊。观其创办专刊的理念及经验,对目前国内纸媒专刊的艰难处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打造高水平的专刊采编队伍
长期以来,国内纸媒关于用人有一条潜规则,即写不了新闻的人往往会被打发到专刊当编辑。能约稿、善于从网上下载、会做版面,似乎就是对一个专刊编辑的全部要求了。事实上,从新闻纸诞生的那天开始,报纸对专刊编辑就有非常高的要求,时代发展到越来越细的分众时代,专刊更需要具有新闻敏感、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来编辑和组织版面。《环球时报》广募人才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2018年11月初,一条来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维生素D和欧米伽3不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总体浸润癌风险》的消息遍布我国各大报纸、新媒体,媒体或对此结论原文摘要刊登,或号召大家弃服这两种保健品。而《环球邮报》健康版针对这一研究结果发表质疑文章,通过大量的专业数据分析告诉大众——《现在还不是放弃维生素D和欧米伽3的时候》,文章有理有据,表现出编辑和作者清醒的新闻头脑和很高的专业水平,令人信服。
《环球邮报》健康饮食版面的专栏作者非精即尖,全是业内行家里手。饮食版面“私人厨师”的头号写手生长于烹饪世家,曾在多家烹饪学校学习,有过专业记者的受训经历,酷爱美食的她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美食作家,出版了《味道原理》等十几本烹饪书籍。《在厨房里,我最需要什么样的刀具?》《空气炒锅值得投资吗?》《我爱意大利面,但不喜欢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我该怎么做?》《制作私人果酱的秘密是什么?》……不看文章,光扫一眼标题,就让热爱厨艺的读者垂涎三尺了。
《环球邮报》的版面看似简单,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每个版面、每篇文章无不浸透着编辑和作者的心血,立意高、角度新、有创意、文字功夫强,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草草拿出来示人的。所以,处于困境中的纸媒专刊若想持续发展,留住读者、提高品位,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新闻眼光、有才华的各行各业专业人才。而事实上,媒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的赢家一定是靠人才取胜。
营造浓郁的人文情怀
具备人文情怀是媒体成熟的标志,通过对个体生命的同情和关怀,引发读者对当前人类生存状态进行深入思考,是纸媒必备职责之一。
在艺术与生活版,开栏近30年的“第一人称”是深受读者喜爱、彰显人文情怀的栏目,每日一篇,由读者供稿,编辑聘请专业插画师配图。在持续20多年的时光里,读者每天都在讲述着他们最个人化、最令人惊讶、最发人深省、最令人心碎、最离奇搞笑的故事,他们对这个版面的持久吸引力和影响力给予了极大的评价。
有读者说:“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富足之地的母亲》,这是一个关于作者和她18个月大的女儿去非洲一家艾滋病诊所工作的故事,它提醒我们是多么幸运,生活在一个不必担心无食物吃、没衣服穿、缺乏住所的地方。这篇文章写于我女儿出生前,如今4年过去,它仍然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保存了这篇文章,将来留给女儿读。”还有读者写道:“我喜欢参与到不同地方、不同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经历一些我永远不可能有的经历,在过去20多年的时光中,这个专栏打动我的不仅是精彩的文章和故事,重要的是它能让我放慢脚步,思考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与大多数西方报纸一样,《环球邮报》每天都有两至四块新生与讣闻版,写满对新生命的祝贺和对逝去的生命的尊重。每篇文章长短不一,排序随意,与逝者的社会地位、财富无关,但无一不散发着对平凡个体生命浓郁的人文关怀。逝者的生存状态、人生片断在这些版面里被编者用平实无华的文字浓缩为一部部生命的记事簿,让人共鸣、引人慨叹,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最朴素、最可贵的情怀。独具匠心的是,《环球邮报》舍得在版面中大胆留白,少则几行,多则20余行,办刊宗旨如银屏上的字幕般不时地飘在空白之处,似乎是有意引导读者沉思、冥想。
在该报的流行时尚版面,人文情怀也被彰显得淋漓尽致。编辑在制作流行服饰趋势版面时,不用摩登华丽的词藻来堆砌,而是请设计师、模特儿以自己的背景和身世讲述与这条裙子、那件衬衣相关的故事,经过这样加工处理后,流行服饰不再遥远、高不可攀、拒人千里,而是有温度、有故事、触手可摸的暖心之物。
有人说,人文情怀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温度和气度,那么对于一张纸媒、一份专刊来说,浓郁的人文情怀必然能够点亮每位读者内心的生命之灯。
再提专刊的服务性
无论传播平台如何变化,服务性永远是媒体的核心内容。纸媒的服务性很大一部分是由专刊来实现的。《环球邮报》服务性的表达可谓五花八门。其每天都有一块生活休闲专版,主要内容有世界主要国家、本国、本省的天气预报,桥牌战术分析和针对加拿大老年化人口趋势而专门刊载的训练大脑的填字、数独、KENKEN数学游戏等。在图书馆、大型商场、咖啡店等订有《环球邮报》的场所,这块版面非常抢手,几位读者扎堆儿一起攻难题、做游戏屡见不鲜。
通常国内媒体的地产版块往往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幅图片为基调,再配以华丽诱人而又雷同的广告术语介绍,来作为楼盘赢利的保证之一。但是见多了看久了,读者真正能在这些版面停留几分钟、几秒钟呢?在他们心里,这不过又是一个被吹上天的楼盘而已,空洞而抽象。而看《环球邮报》地产版块,根本没有醒目的大幅楼盘照片,其服务性是通过一篇篇扎扎实实的分析文章体现出来的。主要栏目有:房产经济、成交、迁移、建筑师、本周房市、房源目录等,几乎篇篇都是原创,都是拿事实在说话。房子好、结构好、地段好,究竟怎么个好法?建筑师会仔仔细细、不含水份地从专业角度讲给你听,前屋主、有过此类住房经验的过来人会像亲友一样告诉你这种房型的优缺点,相信这才是房产购买者所需要的内容吧。
读书版容易办得曲高和寡,《环球邮报》每周会请作家、名人分享他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不同时期喜欢读的书,以及这些书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顺间拉近了书与普通读者的距离;该报还在毕业季推出高中、大学毕业生名单专版,你是哪个学校的、哪年毕业的、同班同年级同学校的同学都有些谁?多么有趣的版面。
这种服务性从方方面面体现了新闻要“软些,软些,再软些”“近些,近些,再近些”,而这正是我们的专刊需要下大力气改进的地方。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
雷永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