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居民对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社区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一个重要领域,以“你家门口的新闻”来细分受众,凭借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社区居民读者喜爱。
当前,社区治理面临新的任务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对社区新闻来说,要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好作用、提升报道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把社区新闻报道同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实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目标。
社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要更多讲述平凡人经历的不平凡事,宣传时代新人、好家风好家训,褒扬慈行义举,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笔者曾报道过太原市迎泽区铁匠巷社区一位八旬老人的事迹。老人年轻时曾帮人拉扯大三名子女,到了晚年,孩子把她接回家赡养。几年前,当笔者得到这个线索时,深知这段“母子情”的不同寻常。采访中,老人含着热泪讲述了自己和其中一名“儿子”玉玉的故事。原来,老人不能生育却喜欢孩子,一直将玉玉照顾到十六七岁。等她老了,玉玉拉着她的手说:“妈,跟我去住吧!”一间两居住房,老人住单间,儿子、儿媳和17岁的孙女挤在另一间房内。每天早晨,玉玉都会帮老人倒尿盆。提及这段母子情,老人感动得像孩子一样大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人的善良有爱、玉玉的知恩图报,感染了社区的左邻右舍。同一大院里,涌现出照顾九旬丈母娘的好女婿、冷风中苦等失主两小时的居民……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在社区群众中传播着、议论着,起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在社区,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却是温暖的真情。社区新闻就是要挖掘“窗户”里的“大情小事”,讲述背后的深情故事,让左邻右舍向身边的时代新人学习,激发榜样的力量,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社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要聚焦“社区情”,推进社区建设朝着更和谐更美好的方向迈进。在笔者看来,城市居民正从最初的“单位人”,延伸到现在的“社区人”。社区是构建城市的细胞,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核心,人在社区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加大对“社区情”的报道,有利于协调居民关系、促进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试举一例,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社区,是太原市最早开办老年饭桌试点的社区之一。2017年,该社区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题,还在“老年饭桌”的示范带动下,形成社区的敬老风。大院里诊所的主治医师为贫困老人赠药、免费输液,为高龄老人等出诊不收钱;一家视光眼镜店的老板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配老花镜;隔壁餐厅免费为低保户提供大碗暖心面……笔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以现场实录方式,对这些商户或居民的敬老故事多次进行详细报道,将这些居民身边的故事讲述给居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要传递居民身边的新鲜事。在太原市海边街社区,每年重阳节都要组织新颖的活动。比如笔者曾报道过的重阳节走红毯活动。身着西装领结的11位老人庆祝钻石婚,挽着穿着天鹅绒礼服的老伴,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走上红地毯,朝上百名“居民粉丝”挥手致意,宛如明星般耀眼。这是老人们人生第一次走红毯。笔者和他们一样兴奋,详细采访报道他们的爱情故事,解析爱情“秘诀”,分享给读者。对“新鲜事”的报道,为社区居民及时提供了身边的新闻,也让新闻本身更具价值。
社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要瞄准社区生活的痛点、堵点。社区新闻与其他类型新闻一样,具有舆论监督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做好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就业、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报道,传递居民呼声,帮助社区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破解难题,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提升,让居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例如,2012年,太原某社区居民反映,小区内天井中老鼠成群。笔者实地了解发现,这一问题是居民往天井乱扔垃圾的生活陋习所致。怎样帮助居民摆脱困境?笔者从报道现象、分析成因入手,展开系列报道。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消除鼠患的同时,增加了卫生清扫次数,安装了防护网。通过标本兼治,彻底解决了问题。在社区新闻报道中,类似为居民解决供暖、供水等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社区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报道的内容离不开人,他们可能是楼院长、热心居民,也可能是物业员工、看门房的大爷。同样,报道内容也离不开事,它们是居民身边的大情小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报道好“你家门口的新闻”,既是对读者的最好回报,也是媒体提升服务水平、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所在。 (作者单位:山西晚报)
马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