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坛

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基本素质探讨

  档案是历史的忠实记录,档案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任,只有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综合知识素质,德才兼备,才能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中,轻车驾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中心工作及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1.过硬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姓党”,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档案事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策水平。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档案工作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使档案工作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服务。
  2.良好的职业道德。档案的服务利用价值,决定了档案工作是窗口服务单位,其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素质。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过程中,要衣着整洁、态度和蔼,严守规矩、秉公办事,以礼待人、文明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档案工作的保密性特点,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素质。必须忠诚可靠,遵纪守法,严守秘密,守土有责。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相关行业、单位和部门保密规定,做到保密法规和制度熟记于心。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在满足扩大档案利用服务的同时,严守纪律法规,注意档案加密限制的范围,严格审批权限和程序,做到使保密档案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和期限内利用,决不能因为人情关系而丧失原则,做出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事。
  3.敬业奉献精神。档案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广泛、门类众多。从类别上看,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等。这些档案从收集、整理、鉴定、编目,到归档和保管,直至开发利用,都要经历琐碎、繁杂、细致的工序,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不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档案工作者也不可能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既然选择了档案事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甘当无名英雄,树立起为档案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档案工作在许多行业或单位不是专业技术的主系列,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只是为中心工作或其他部门服务的辅助机构,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耐得住寂寞、冷落,和把冷板凳坐热的敬业心,以坚忍不拔的钉子精神和抓铁有痕的顽强劲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凡的业绩,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4.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原创力和驱动力。新时代档案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对推进伟大工程,服务伟大事业,实现宏伟蓝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档案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想办法、出点子,改变工作方法,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和“守摊子”的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伟大的时代变革洪流中去。当前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档案工作从流程到管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到数字化管理和大数据的开发,为档案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在档案工作流程和环节上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方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无愧于新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
  二、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业务知识素质
  档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较成熟的独立学科,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在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中,档案工作者只有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不辱使命。
  1.档案专业理论素质。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检索、利用、统计等环节,只有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事倍功半,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而综观目前档案人才队伍学历状况,多数为非档案学专业学历,无系统专业教育背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要通过学校进修、举办培训班、自学等多种形式,强化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灌输”,使其较系统地掌握《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档案文献编研学》《电子档案管理学》《档案法规学》及中外档案史等专业知识,并自觉地运用专业理论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临近专业知识素质。档案工作是服务全社会的工作,与历史学、图书学、情报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如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收集、整理、编研和利用档案史料不仅是档案学,也是历史学的任务,而档案学专业史本身也是史学部门史,所以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学知识。档案与图书都是文献,都是知识载体,都是信息资源,图书的原始手稿是档案,而档案资料的编研文献可以转化成图书。情报则是有针对性的信息知识,档案和图书载有的知识信息都可以是情报的来源。所以档案、图书、情报的工作都是信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过程,并且在对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以及存储载体上都是共同的,所以三者在工作程序上有许多共性和相似之处,只是工作目的和落脚点有所不同,三个专业一般都被认为是相近专业。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具备丰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此外在档案收集、归档、编目、录入等环节,都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命题立目,这就需要档案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概括能力,编研工作则更需要有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因此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学功底。档案工作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档案人员还必须具有社会学和人际交往能力。当今国际大融合的时代,则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3.行业专业知识素质。国家和地方档案馆收藏的档案,内容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许多是各行各业的专业内容,而各行各业档案馆(室)收藏的本行业专业性档案更多,因此档案人员要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还必须熟悉行业专业知识,特别是行业档案工作人员,更必须掌握本行业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如医学、农业、建筑、地质、煤炭、冶金、化工等,该行业档案工作人员只有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在档案资源信息收集过程中,增强鉴别力,提升档案资源价值的判断能力,并且在管理、开发利用方面提高针对性,更好地提供服务,助推行业发展。具体到医学行业来讲,除人事、党政管理等综合档案外,还有病案、病理、生物样本、居民健康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专门档案,对这些专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利用,就必须具备医学基本知识才能减少工作环节的差错和失误。
  4.信息化技术素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使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档案工作彻底告别了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流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利用等许多工序已由计算机完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子档案应运而生,档案的存储介质也多数可由原始档案转化为数据资源,为保管、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巨大便利。网络技术的普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全球范围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又为未来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新时代面对信息技术及与之相关联的新兴技术的应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络数字技术处理能力,并探索运用“互联网+”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方能适应形势要求。
  总之,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档案工作者只有加强修炼,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才能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赵艳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2-17期

  • 第2018-12-16期

  • 第2018-12-15期

  • 第2018-12-14期

  • 第2018-12-13期

  • 第2018-12-12期

  • 第2018-12-11期

  • 第2018-12-10期

  • 第2018-12-09期

  • 第2018-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