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的文学副刊是新闻版面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因此,要以良好的作品占领舆论阵地,吸引读者,必然离不开来自基层作者鲜活稿件的支撑。笔者担任《晋中日报》《潮头》文学副刊编辑多年,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认为必须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一、党报副刊要姓“党”。作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党报的副刊首先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讲求宣传的艺术和艺术的宣传,确保刊登的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潮头》在编辑中,始终以引领时代、扎根本土、活跃文坛、传播先进文化为宗旨,通过开设《晋中笔汇》《潮头随笔》《小小说》等多个栏目,调动多个文学品种,以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反映经济政治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故事和个人感受,形象反映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群众的呼声,弘扬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时代诉求;通过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有意识地组织策划主题性诗文版面或开设主题征文,烘托氛围,引导舆论,给广大读者以精神鼓舞。
二、采取“名家+新人”的原则,建设本土作家队伍。首先,密切关注本土文学领军人物的创作态势,不惜版面宣传他们的创作成就。以作家访谈、创作谈、文艺评论、研讨会发言摘编、读后感、书讯等多种形式向读者推介,诸如温暖、吕新、郝汝椿、陈亚珍、杨凤喜、李燕蓉、葛平等都有大篇幅的亮相。其次,团结、扶持、培养了一大批新作者,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通过副刊名气渐升。作家毛守仁在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坚持给副刊写稿,深受读者欢迎;介子平、王一武、樊海燕、张建民等作者,持之以恒地在副刊发表稿件,不断推出精品,成为晋中市文学创作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很多作者在编辑的支持、引导下,陆续将自己在副刊上发表的作品精编后出版,在省内外颇具影响。2017年,《潮头》编辑出版了《2012-2016潮头文选》(上下),共有119篇目。本书作者多是本土作者,他们感同身受,共同见证了晋中的发展,把点点滴滴的感受诉诸笔端。文章体量短小,却生动鲜活,不乏真知灼见与审美品格,读者喜读、好读、必读,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第三,密切联系各县(区市)文联、作协、诗歌协会等组织,集中进行主题报道。《潮头》副刊虽然每周只有一个版面,但是,晋中作家各类走基层活动、全国全省诗人晋中采风活动作品,太原晋中年度诗人评选获奖作品,副刊都会用多个版面精心编排,图文并茂、广受好评。为进一步激发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创作水平,副刊还不定期对各县作者创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2017年,山西文坛著名前辈李国文先生去世,副刊及时组织了著名作家吕新、东黎夫妇及毛守仁三位作家的忆念文章集中推出。类似这样带有时效性、关注性的宣传报道,始终是副刊的重头戏。
三、立足晋中,辐射全省,放眼全国。加强与全省、全国作家、诗人的联系沟通,呈现出小地方、大视野,小副刊、大格局的特点。多年来,《潮头》副刊不失时机抓住每个机会,将全省、全国著名诗人、作家的优秀之作呈现于副刊,大大提升了副刊的品质。2016年,副刊利用杨占平、张石山、陈为人、李俊虎四位省著名作家评论家来晋中做讲座之际,开设“名家讲坛栏目,编辑主动把讲座整理成文刊于报端,让更多的读者从中获益。2018年6月,著名作家、编剧朱秀海携长篇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来我市作读书分享,《潮头》不仅迅速发了消息,还整版推出了朱秀海的创作心路,引来广泛关注。2018年9月,灵性的回归——中国当代诗人绘画巡回展·太原站开展,省作协与山西文学院、省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省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诗人现实情怀的多元表达与诗性绘画的可能”研讨会。全国著名诗人、诗评家多多、欧阳江河、树才、昆鸟与参加此次画展的山西诗人潞潞、唐晋以及本省有代表性的诗人40多人,参加了研讨。笔者有幸现场聆听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这场研讨,随后将各位大家的精彩发言梳理成文,将他们各自最响亮的观点提炼为标题,9月12日副刊整版刊发,同时加了编者按和二维码延伸阅读。此版推出,为全省首家,获得专家读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晋中日报社)
郝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