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综合

浅谈新媒体时代校对人员素质提升

  在互联网已经深度改变传播业的当下,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新闻舆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作为纸媒的校对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转型升级,要站在文化传播者的高度,以不变的责任心和耐心,积极应对新闻生产环境的千变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新媒体时代校对人员的素质如何提升。
  一、严格政治把关
  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其中有些信息未经仔细审核就发布了,对读者产生一定的误导。作为报纸校对,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对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题词、言论;涉及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灾难性事故、严重刑事犯罪和腐败案件、有关生态环境恶化及环保中的敏感问题;涉及少数民族及宗教问题的人物和事件;涉及保密性规定的问题;重大批评性稿件;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出版的内容等要做出正确判断。要明确报纸传达的方向,营造积极向上、公平正义、透明公开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强化责任意识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在出版工作中行使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职能。校对质量的高低对报纸质量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校对环节,责任就是精品,责任就是质量,责任就是效益。因此,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努力保证出版的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出版竞争的日益激烈,编辑往往追求版面的视觉效果,对文字加工不够重视,有时甚至直接拿来现成的电子版或是从网络上选摘文章,没有经过编辑便进入了校对环节,这样一来,校对的责任就更加重大。
  由于现在传播渠道多元化,有的信息是道听途说的,有的信息源权威性不够,有的由于文字表述不严谨,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事实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
  比如,笔者在校对《山西经济日报》稿件时碰到过有篇谈扶贫的文章写道:“到2017年底,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万元以上,顺利实现整村脱贫。”乍一看,挺通顺的,没什么文字错误,但仔细琢磨一下,一个扶贫村年人均纯收入怎么能达到这么多呢?这样不早就脱贫了吗?实际上是“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要是不细心,还真是看不出来。
  还有稿件中经常出现领导人姓名写错、排序搞错,文中前后职位不一致甚至张冠李戴,所写事情前后矛盾,令人费解……对于这些问题,笔者通常是通过校对内部进行讨论,把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述加以修正;由于校对不是具体的采访者,碰到涉及具体人名、时间、重要数据等不清楚时要与记者进行充分地沟通,弄清楚所讲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正确结论,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作者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广大读者的负责。
  三、丰富知识储备
  校对不是简单地挑错别字而已,它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杂家”。因此,要提高校对水平,跟上时代发展,就需要校对人员不断“充电”,善于运用互联网,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以达到“校是非”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采编系统都进行了升级,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走向了“网与电”,但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隐患。只要在电脑上输错一个字母或是输入时选错一个选项,都会让最终的表述出现错误,甚至一键之差,谬之千里。比如,笔者校对过一篇文章副题应为“市党组书记……”,结果版样出来是“市党总书记……”。还有将“人大常委会主任”错成“人大常委会主席”,将“全面深化改革”错成“全面化解改革”等等,这些错误如果见报,对报纸质量和声誉的影响非常大。但这些错误并非是因为校对专业知识不足,而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问题的遗漏,这就要求校对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工作中还必须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不让任何一个“纰漏”从眼皮底下溜走,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当今社会新名词层出不穷,新事物不断涌现,做好校对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平时多看书,注意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现象,关注时政,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对一些常用字词要做到牢记于心,这也是人们出错率较高的地方,比如“截止”和“截至”,这两个词用法有明显区别。“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后面跟具体时间。“截止”是限制某时停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一般放在时间名词后面。例如:“截止20日早上8时”应为“截至20日早上8时”或“到20日早上8时截止”“截止时间为20日早上8时”。
  还有一些由于语言表述不规范,常常省略的地方容易产生歧义。例如:“山西百强民企纳税总额为213亿”“营业收入超过百万的有20家”。“213亿”与“百万”后面应分别加“元”,这个“元”是不能省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外币都进来了,不加“元”容易产生误解。同样,“万”也不能省略,例如:“到2018年底,实现脱贫2~5万人”“今年玉米收入可达3~5万元”,前面的单位“万”是不能省略的,也是容易产生歧义。
  在多年的工作中,笔者认为要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要做到勤查,对自己不认识的和易错字词、成语及自身知识盲点等,做到必查字典和网络,对文章中出现的单位名称、地名等要查证核实,还要勤问,对涉及的数据要进行验算,存在疑问的要咨询并核对。对重大、敏感内容,要谨慎判断。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避免口语的随意性。
  总之,在媒体融合新时代下,作为报纸校对,既要在宏观层面进行把关,又要在微观层面做到认真细致,“不糊弄”每一篇文章,从而保证报纸内容的高质量产出。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曹巧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07期

  • 第2019-01-06期

  • 第2019-01-05期

  • 第2019-01-04期

  • 第2019-01-03期

  • 第2018-12-28期

  • 第2018-12-27期

  • 第2018-12-26期

  • 第2018-12-25期

  • 第2018-12-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