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和思想交汇聚集的大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众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意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网络等新媒体势力的不断壮大,为新闻舆论的形成不断提供话题刺激。伴随着多个舆论场的激烈交锋,社会舆情渐趋复杂。新时代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凝聚社会共识,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本文意在透过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信息反馈,分析传统媒体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相互碰撞,探讨新闻媒体在凝聚各方力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所应遵循的方向与路径。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舆论是各种声音的汇集。新闻舆论是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关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如今,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舆论复杂多变。作为意识形态斗争最直接、最突出的领域,占领新闻舆论阵地,掌握舆论主导权,在复杂多变中引导舆论,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长期面临的问题,必须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新时代赋予了新闻舆论工作新的职责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便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高度概括。
履行职责使命,新闻媒体要有责任担当,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在现阶段,同心圆便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新闻媒体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倡导社会各界参与舆论环境的生态治理,聚拢民众思想意识,共筑“中国梦”。
从新闻舆论的载体出发,我们可以将舆论场分为传统媒体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两大舆论场分别借助不同的舆论阵地,对新闻热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都产生着影响。
以传统媒体为阵地的舆论场,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新闻事件的走向与发展都控制在媒体组织的把关人手中。传统媒体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承担着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与弘扬,为受众服务。不过,传统媒体舆论一般采用的都是较为固定的语言表现形式,严肃而正式,虽然能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大众,但是缺乏新意的形式让传统媒体舆论场死气沉沉。
而网络舆论场的互动模式则是双向且开放的。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有很强的参与互动能力。网络舆论场的氛围很活泼,所使用的语言新奇而且富有感染力,能够将分散的受众意见汇聚起来,甚至不断放大,造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传播方式各有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渗透力度的加大,两大舆论场往往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碰撞。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传统媒体更应迎难而上、把握机遇,让网络等新媒体为我所用,积极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
事实上,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了传播主流价值观,团结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传统媒体与网络两大舆论场需要彼此互通,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传统媒体舆论场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正能量,同时也要学习网络、用好网络,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才能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众声喧哗,传统媒体必须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首先,要主动设置议题,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其次,各媒体要形成联动,壮大主流舆论场,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最后,要注重提高舆论引导艺术。想要统筹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思想共识,传统媒体就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贴近百姓生活,掌握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例如,许多主流媒体入驻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以风格迥异的方式向受众表达信息,转变以往解说式的表达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新闻媒体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之前更大,不仅要熟悉传统新闻写作,还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与现实中寻找新闻热点和敏感话题。传统媒体可以新闻人的身份入驻新媒体,作为意见领袖,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理性、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和看法与民众交流意见,有效地缓解民众的焦虑,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除此之外,新闻从业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能。
传统媒体要加强与网络的联系,加快媒体融合步伐,营造网上网下正面宣传的舆论环境。要旗帜鲜明地凝聚网上网下亿万民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凝聚社会共识,传播社会正能量。
当前,尽管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有所减弱,网络等新媒体的活跃度越来越高,现实世界和虚拟社群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舆论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新闻媒体有责任将主流价值观传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空间。在党的领导下,新闻舆论工作要找准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各自优势,相互借鉴、扬长避短、融合发展,如此方能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
刘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