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律动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中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使幼儿通过运动得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经验来自于游戏和生活中,一定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原则。因此我特意在幼儿律动学习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大家分享。
相信有很多幼儿教师面临过这样的困惑,那就是在进行律动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很多律动动作在教授过程中,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保证幼儿的学习兴趣,那就是“故事”教学法。
何为故事教学法?这里通俗地说,就是将原本教授的律动动作和有趣的故事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理解和兴趣中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故事教学法含有智慧的元素,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内容可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结合编创动作来进行。这一点可能有些老师会联想到全国著名学前教育家许卓娅教授,她的律动课程理念基础部分就是由:故事—动作—音乐组成,其中所选的故事和动作必须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加菲猫爱睡觉》这个舞蹈是很多幼儿所喜欢的其中一个,其中的内容首先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就是有一只加菲猫特别爱睡觉。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拓展故事情节,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幼儿:“有个老爷爷家里养了一只加菲猫,这只猫每天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总是打瞌睡,我们一起帮助它改掉这个毛病。”
动作一:松腰—提腰,构建的故事是,上课时加菲猫睡着了(松腰)突然老师点名说:“不许睡!”加菲猫一下子从梦里惊醒(提腰)。
动作二:双臂直举,构建的故事是,为了不让加菲猫睡觉,我们一起帮助它做运动,双臂举杠铃(双臂直举)。哎呦呦,举上去,放下来,好累呀。
动作三:打哈欠、伸懒腰,构建的故事是,运动做累了,加菲猫又困了,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伸着懒腰),到底怎么办呢?
动作四:摸肚子、转腰,构建的故事是,加菲猫说:“不让睡觉,那就吃点东西吧。”吃的肚子胖乎乎(摸肚子),还在左找找,右找找(转腰),找什么呢?竟然还在找吃的,吃的多了,上课又瞌睡了,哎!真发愁。
以上内容,以一个完整故事铺垫,动作进行串联配合,再结合音乐节奏通过两到三遍的练习,幼儿很快便理解掌握。
对于音乐的选择上也很重要,有歌词的可以和故事相结合。没有歌词的,一定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幼儿一起创编故事和动作。另外还要理解曲式,比如AB模式,动静交替。编创的内容一定要结合音乐节奏和情绪来进行,比如快慢、高兴和难过等具有对比性。相信老师们掌握这个教学法后活动组织会更加轻松!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厅机关幼儿园)
兰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