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把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以“三大目标”引领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在外部环境趋紧、环保约束强化的背景下,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能增强、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特征和态势。记者从1月24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共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168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稳的基础不断巩固,好的态势进一步拓展
“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末,我省连续8个季度GDP增长均保持在6%以上,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统计师卫永杰表示。
据统计,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8.0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87%,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增长1.9%。全省牛出栏44.0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羊出栏558.7万只,家禽出栏11968.5万只,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0.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非煤工业引领工业增长的态势更加明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全年达到5.7%,分别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25.2个、7.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加快。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8.5亿元,增长8.2%。旅游市场持续活跃,全省旅游总收入67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7亿人次,增长25.5%,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进一步提质
去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我省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农业发展任务,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加力发展杂粮、鲜干果、蔬菜、中药材、饲草等特色产业。此外,工业企业成本降低,资金周转加快,杠杆率下降,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显现;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卫永杰说。
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8%,快于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4%,高于第二产业占比1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45.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2%,制造业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其中,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4%,结构性反转成效明显。
全省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消费分别增长27.7%、21.2%、15.8%,比上年分别加快34.8个、3.2个、12.6个百分点。居住类消费明显加快。家用电器和音像材料类、家具类、五金电料类消费分别增长30.8%、16.9%、27.9%,比上年分别加快24.0个、10.4个、1.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势头明显。
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速
新动能的培育是高质量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4.5%,从产品看,汽车产量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倍,光伏电池增长71.1%,铁路机车增长80.6%。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0%,均明显快于全省工业,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
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6%,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
全省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倍,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2.7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6.1%,新兴产业投资增势良好。
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87.8亿元,增长41.9%,增速快于全国30.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6%,快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好转。
此外,2018年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目标超额完成,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卫永杰表示,2019年全省上下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转型发展主旋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密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走向,抢抓战略机遇,保持底线思维,主动趋利避害,以更精准有力的举措,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运行并向高质量方向持续迈进。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