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将春节的热闹红火展现得淋漓尽致,家家户户忙团圆,大人小孩展笑颜。这氛围中,写春联、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拿几刀红纸,用细线裁开,压平纸张,研墨润笔,挥洒新春,“年”就这样开始了……
“快看!门上的春联和‘福’字可是我写的呢!妈妈说,以后家里的春联就被我承包了……”这几天,太原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辰辰向来家里玩的亲戚朋友自豪地介绍着。
“老师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写一手漂亮的字很重要。寒假上书法课时,看到好多哥哥姐姐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春联,好羡慕呀!我就问老师,能不能自己也来写春联。”7岁的辰辰认真地说道。
第一时间,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和书法老师的支持。于是,2019年的春节,这个孩子格外“走心”。
辰辰告诉记者,“郭老师指导我反复练这些字,做到下笔缓、有力道。一开始我觉得很枯燥,但是看到每练一次,字更好看时便更有信心了。”正式写春联时,辰辰特别小心,老师不断提醒一定要慢慢写,落笔不要慌。“看着自己写的春联好开心!当时只盼着大年三十快点到,就可以贴春联了。”辰辰脸上写满了兴奋。
“妈妈说在她还是我这么大的时候,贴春联前还会有一项重要的工作——熬浆糊。”
事实上,用浆糊贴春联是很多人儿时不忘的年味儿记忆。而要想春联贴得好,这浆糊可是“必杀技”。
除夕一大早,辰辰就拉着姥爷在家里熬浆糊了。辰辰的姥爷告诉他,用浆糊贴春联,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撕下门上的旧联,用湿布浸透,渐次擦去残存的纸糊,再在门上涂好厚厚的一层浆糊,再用刷子均匀地抹开。“浆糊抹均匀,顶端扯平、对齐,小排刷自上而下一捋,左右左右扫平到底。”姥爷一边忙活一边说着贴春联的要领。而辰辰,也是有“任务”的,他需要站在两米之外,用肉眼判断春联是否贴得端正。
就这样,在全家的配合下,红彤彤的春联牢固地贴在大门两边,一眼望去,工整、喜庆!而这“朴实”的味道和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春联黏合在一起,年味儿也就此蔓延开来……
本报记者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