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使得金融领域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银行的结合,带来了较高的效益。在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的贷款开始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对银行的业务也起到了拓展的作用。
一、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收集难度较大,存在信息不对称性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条件不足,无法与上市公司相提并论。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信息相对较为分散,贷款银行需要通过不同方法去收集小微企业的各种信息,使得收集信息的工作强度加大、增添了信息收集成本。此外,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这增加了商业银行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的难度,银行无法按照正常的信息收集方式去获取完善的信息,从而无法建立完善的信息评价体系。
(二)银行产品创新还有待加强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其在贷款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银行的产品和创新性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一些金融产品没有细分,且相同产品较多,竞争激烈,容易被取代。另外,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贷款的需求也会有所提高,这会使商业银行为了占领小微企业市场进行消极竞争,增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对商业银行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大数据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为背景的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在自身条件不足的限制下,在发展客户方面存在劣势。以建行和阿里巴巴为例,在相同的发展时期内,建行在网络购物方面进行了“善融商务”平台的创立,在2016年底约有6万人注册,交易总金额1600亿元,而阿里巴巴交易金额则达3万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银行的平台建设仍需加强和完善。
二、大数据平台构建金融服务的优势分析——以阿里小贷为例
电商数据平台是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金融数据平台可以为我国的小微企业建立有利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完善和收集,方便为小微企业提供重要信息。而阿里巴巴数据平台的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凭借电商数据平台,利用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些电商,如淘宝、支付宝等,其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阿里巴巴的重要信息数据。其次是贷款申请的数据信息,在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申请时,为贷款方提供的一些信息也会成为重要的数据。第三是通过我国国内的搜索引擎得到国内的数据信息,并对外网的平台信息进行整理。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合,使小微企业的贷款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利用该体系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不用担保和抵押。同时还可以利用该信息技术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既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商业贷款的风险。该方式是针对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逆向保证,既降低了贷款风险,也可以让小微企业解决在贷款方面的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对策
(一)利用大数据收集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商业银行在为我国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一般要求小微企业自己提供一些企业的数据和担保品。而互联网在提供信息方面较为拿手,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自身数据对小微企业进行判断和实时监控,保证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去向与贷款信息相对称,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风险,也可以及时地为小微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为小微企业区分目标客户,根据较为完整的互联网数据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提供分析数据,并对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数据分析。
(二)不断研发创新产品
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商业银行对信贷产品进行创新,特别是以大数据为发展背景,需要银行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为小微企业的贷款做好创新准备,并按照不同的小微企业特点进行设计相关性的产品,从而增加信贷业务。
(三)构建大数据融资信息平台
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了解,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要消除或减小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问题。当下对于小微企业的信息较为分散,且相对孤立,所以,必须对小微企业的孤立信息进行整合,让其成为一个相关联的信息体系,建立起小微企业的融资信息平台,为银行获取小微企业的多种数据提供便利,做出是否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决定。
首先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模型,对贷款的小微企业进行筛查,使企业的原始记录和行业内水平可以显示出来,识别企业的虚假信息,从而提高银企间的信任度。
其次是构建并识别有效的关联关系。各企业之间应该构建合理的关联关系,并且要对存在的关联关系进行认知和识别。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识别。针对难以发现的隐性关联关系,需要通过大数据进行深层次、高强度的挖掘,最终找到二者间的关联关系。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
朱学军 高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