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是五分钟就可以学会的简单乐器,却是万年前遗存的远古声音,它没有任何技巧却总能让人感受到那悠扬动听的跳动乐符……”在一家陶笛小店里,听着老师动情的讲述,孩子们耐心倾听并仔细学习着。
4月17日,我省首个自然教育基地——原素自然教育基地在晋中市揭牌。当天,来自晋中市的上百名中小学生在原素自然教育基地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自然教育实践课。
据了解,从201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起,在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太原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凭借着十几年公众环境教育、自然教育的经验,面向全省的环保志愿者进行培训孵化,提供陪伴式成长的服务。近两年的时间已经成功孵化六个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组织,原素自然教育基地是其中之一。
“植物生长过程有4个阶段: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大家围成一个圈,两两猜拳,赢了的人就可以顺利过度到下一个阶段……”活动一 开始,基地负责人张莉就带着孩子们在户外做起了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们对植物生长的四个阶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就参观环节发现的各种不环保现象进行描述,并开动自己的小脑袋,用水彩笔画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其中,有禁止吸烟、保护水资源、保护动物、节约粮食等等。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沙画、面皮、手工编织、染布、茶艺等多个体验店,孩子们沉浸其中,不仅愉悦了身心、也学习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常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寓生态教育于游戏娱乐之中,让广大少年儿童课余时间能更多地回到自然、感受自然、丰富生态文化知识、享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在逐步培养未成年人自然生态理念的同时,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让孩子们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树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张莉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