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清徐县:铺开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 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   清徐县是传统工业大县,也是太原市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焦炭、暖气片、洗煤、金属镁等传统产业成为清徐的支柱产业,其中,焦化、洗煤等传统产业的产值、税收占到半数以上,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
      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控煤增绿?如何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碧水蓝天?清徐县交出完美答卷。
      6月26日,记者随太原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采访团走进清徐县,在这里采访团记者看到一幅幅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传统产业转型竖起“标杆”

      “我们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工业、扬尘及水环境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改善、重点行业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攻坚,‘新账’‘旧账’一起算,‘补考’‘赶考’一起抓,坚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努力探索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子。”县委书记王琳玉坚定地说道。
      在生态文明攻坚战中,清徐县铆足了劲,下定了决心。
      王琳玉表示:“清徐的焦化产业链条短且单一,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清徐县传统产业必须不断创新思路,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追求在新时期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清徐在削减、优化产能布局的基础上,由原来的‘有焦无化’改变为‘以化领焦’的产业新格局,同步谋划了洗煤、炭黑、铸造等转型路径,积极打造高水平的能源革命新样板。”
      在清徐精细化循环产业园内,园区三大企业之一的山西亚鑫集团总经理高永明说:“园区从起步开始,就始终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的定位和‘装备一流、环保一流、能耗一流’的标准,打造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清徐循环产业园。形成集冶金焦、焦油精加工及延伸碳材料、煤气为基础的甲醇、乙二醇等后续深加工高附加值化工品为一体的精细化工材料基地,致力打造全省的示范、全国的标杆、全国性一流产业园。”
      作为山西省100强企业,太原市50强企业,年上缴利税5亿元的焦化集团产业,亚鑫集团的转型,不仅是清徐县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也竖起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标杆。

    坚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

      在清徐307国道两侧,采访团看到昔日随处堆放的煤矸石消失了踪迹,周边小散企业也基本拆除,此前扬尘污染严重的现象得到改善,县城街道两侧,工人正在紧张进行市政改造作业。
      “为统筹资源、改善环境,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内38家以洗煤、小化工等为主的落后生产企业已全部关停取缔。园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公铁物流站场、管廊、通廊、电力、消防等公辅设施实现共建共享,产业链条高效循环,有效降低环保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园区新建项目的环保投资将占到项目总投资的近30%,吨焦排放量和单位能耗将大幅度降低,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这场碧水蓝天保卫战中,清徐县焦化产业当仁不让,肩挑主力军。
      不仅如此,清徐县围绕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减煤、控车、抑尘、治源、增绿”为重点工作,把功夫下在平时,围绕水环境治理欠账多、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加快设施建设、完善管网收集、进行清河行动等方式,加快推进全县水环境治理改善。
      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抓源头治理,制定了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集中力量,打好工地扬尘、裸露地面、城乡接合部及通往渣土场道路、渣土消纳场、建筑垃圾渣土清运、全城大清洗、工业扬尘等7个专项整治攻坚战。
      在污水处理方面,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外管网工程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白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开展汾河、潇河、东湖退水渠等17条河渠的治理,黑臭水体和断面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动员全县上下向各类影响环境卫生的“顽症”和“陋习”宣战,集中整治“脏乱差”现象,提出“一个月初见成效、两个月巩固提升、三个月交出合格答卷”的整治目标。

    铁腕治污环保整改不打折扣

      今年年初,清徐县生态文明建设就定下了发展基调。铁腕治污为先,生态修复跟进,把清徐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家园。
      “今年以来,清徐县持续压缩工业企业数量,完成了71家散乱污企业的关停整顿工作,铸铁暖气片企业已由最高时期的50多家缩减至5家,所有独立洗煤企业将在2020年7月底前全部退出清徐。”清徐县县长王剑锋说道。
      壮士断腕需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清徐县采取超常举措,着力解决了一大批环保突出问题,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强化工业企业达标治理,先后组织数次集中行动,对66个非法涉煤企业和堆煤场,50个土小企业予以了强制取缔和拆除。
      大力治理散乱企业,摸排甄别“散乱污”企业370家,对71家有条件治理的企业列入规范类,完善其环保设施,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299家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标准予以取缔。
      所有工业企业的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已全部完成清洁化改造。焦化行业投资2.5亿元,根据各自生产工艺不同,完成了炉头烟、熄焦水、VOC、原料场全封闭改造工程。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对迎宪焦化“服役”十七年的烟囱进行拆除,转而发展绿色环保的康养教育产业,由“黑”到“绿”,进行产业升级。
      王剑锋说:“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清徐县将继续实施‘加减法’。‘加法’是在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的基础上,团结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绿化行动,创建绿色清徐。‘减法’即抓好工业排放、道路扬尘、活污水等十个方面的治理,确保国、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减少大气、水、土壤污染。”
      我们相信,清徐的生态文明“加减法”,在铁腕治污的坚定决心中,必会换来“醋都葡乡”的大美清徐。

    本报记者 姚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01期

    • 第2019-06-30期

    • 第2019-06-29期

    • 第2019-06-28期

    • 第2019-06-27期

    • 第2019-06-26期

    • 第2019-06-25期

    • 第2019-06-24期

    • 第2019-06-23期

    • 第2019-06-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