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我省陆续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2017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参保3255万人,其中职工694万人,城乡居民2561万人。1-9月,全省医保基金收入329亿元,支出331亿元,累计结余270亿元。”近日,在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我省全民医保的相关情况,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刘磊介绍说。
新医改10年来,我省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实行统收统支模式的市级统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2007年,我省启动城镇居民医保时就实行了基金市级统筹,2013年,11市全部实现职工医保市级统筹,政策标准、基金管理和经办服务全市统一,成为全国最早实现统收统支模式市级统筹的省份,提高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基金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2015年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医保定点医院总额预算管理,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全省108个县级医疗集团都实行了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打包付费”,有力促进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
积极开展按病种付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病种支付的病种数达100种以上,在临汾等市启动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今年下半年,在全省开展了298种日间手术治疗纳入按病种付费,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费用纳入报销,群众得到实惠,也缓解了大型医院“小病占床”问题。
11市都建成了完善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群众就医购药直接结算
我省全面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11市都建成了完善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群众就医购药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智能监控。去年以来,全省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查处了一大批违规医药机构,有效震慑了欺诈骗保行为。
同时,2018年以来,我省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和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进行了改革。调整核定了“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等级护理费价格标准,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全省474家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阳光采购。2019年,对国家降税降价抗癌药实施专项采购,99个品种393个产品平均降价12.6%;医用耗材采购实行省际价格联动,2.4万种产品平均降价22%。启动了25种药品在我省的集中带量采购,采购价格大幅度下降。
全省参保3255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2009年以来,我省陆续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和特困企业参保问题,逐步将医保封闭运行的大型企业纳入社会统筹。连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省参保3255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同时,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医保2019年每人缴费220元,财政补助达到520元。参保人员就医报销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范围等不断扩大,抗肿瘤靶向药品、部分罕见病等也逐步纳入报销。完善城乡居民门诊保障,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纳入报销,比例在50%以上,近400万人受益。目前,医保目录内住院费,职工医保平均报销80%左右,门诊大额疾病(慢性病)平均报销70%左右,城乡居民的报销比例也分别达到75%左右和65%左右。基本医保加大病保险,职工和居民每年最高可报销53万元左右和47万元左右。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自付部分,再给予不低于70%的报销。
“三保险”“三救助”有力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7月,我省开始实施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险”“三救助”和“136兜底”的医疗保障帮扶政策。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住院费用综合保障比例达到90%,基本实现各项待遇“一站式”直接结算。
本报首席记者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