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民们在这块写满文明密码的绿叶型版图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文物资源大省。如何将浩如烟海的山西文物资源,通过电视这一媒介,运用最生动、最具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受众知山西,懂中国,是文博节目努力的方向。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文物所承载的民族记忆、文化价值、人文情怀深入到百姓心里,真正实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培育、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们以古代壁画为例。山西壁画非常丰富,从汉代的墓室壁画到唐宋元明清的寺观壁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壁画融合了历史、宗教以及世俗题材,诉诸于艺术的方式,在考古、宗教以及中国的绘画发展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电视节目全面展示山西壁画作为中国壁画珍贵宝藏的历史成就,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研究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节目呈现方式。
一、节目构架展现历史脉络
从汉代—北朝—元代—明代—清代,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从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到石窟壁画的发展过程。可选择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墓、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寿阳县北齐厍狄迥洛墓壁画、北齐名将徐显秀的墓葬壁画、山西大同西郊元墓壁画、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壁画、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灵丘县觉山寺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朔州市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永乐宫壁画、云冈石窟壁画等。
二、以全国独创的“三重门”三种时空的呈现方式
1.历史之门(前世):找寻壁画辉煌历史。将人们带入壁画现场,通过戏剧秀呈现壁画所反映的社会面貌、艺术水平、世俗生活等。
节目的第一环节将用猜壁画的方式设置悬念。主持人将进入历史之门,穿越到绘制壁画的年代。节目将进行场景复原,以戏剧表演的方式还原关键场景,重在讲述壁画绘制时代的历史。
2.重现之门(今生):通过文物专家发现、挖掘和修复过程,找寻辉煌历史。
本环节将呈现在演播室现场,节目将出现考古专家和观众元素,专家解读考古发掘、发现壁画、修复时的精彩故事(壁画考古、修复专家以山西为主)。
3.传承之门(未来):以壁画艺术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创传承者给大家带来的新奇文创或绘画作品,满足人们探寻历史真相、发思古之幽情的心理需要。
文创设计师、美术师携带文创产品或作品从传承之门走出。他们将阐述历史、文化、壁画对其文创灵感的启发,以及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目将突破纪实美学的藩篱,突出表现性美学特征。吸收、融汇其他美学风格的一些优点,比如,画面的美感、片子的快节奏等,变得更灵活、更从容、更接近观众。追求矛盾冲突、悬念、戏剧性,综合运用扮演、情景再现、VR技术、动画制作等手段,增强传播力。
三、全方位立体还原古代生活图景
1.历史:文物往往隐藏着历史的秘密,可以从壁画出发,串联历史,挖掘文化。以壁画解读历史,以空间解释时间。时空并重,在二个维度下交叉生发,展开内容。
2.文化: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文物与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节目可以沿着文物的生命轨迹,探访文明基因的前世今生,探索文化的起源、传播、扩散的历史脉络,返本溯源,理清文脉,贴近当下,关注流变。
3.艺术:壁画之所以成为山西文物的精品,精湛的艺术是其传之久远的原因,节目要充分释放壁画的艺术魅力,展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彰显其高标的艺术地位。
4.生活:壁画亘古至今,延续着包含民俗民情在内的生活信息,隐含着共同的价值观,标志着古代人们的思维走向、文化习惯和行为方式。节目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奇妙对应出发,描画古今生活图谱,讲述文物背后人群的生活故事。
四、以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出行图》为例
1.历史之门:通过戏剧秀展现北齐宰辅重臣娄睿的精彩历史故事片段,呈现北齐达官贵族的奢华生活场景。
2.重现之门:考古专家讲述挖掘修复故事。宏伟壮观的壁画,是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影响遍及国内外。整个画面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在墓道、天井中的中、下层和甬道、墓室的下栏,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在墓门、甬道与天井上栏和墓室顶部的上、中栏,给以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这一幅幅人间天上的大型画卷,形象地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
3.传承之门。魏晋南北朝是汉唐两代的联结点,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人文精神自我觉醒的时代。北齐壁画墓所显现出来的富有动感和情趣的壁画一改前代呆板僵滞的程式化风格。在文化上,可以看到某种开放的胡汉传统交融的新传统的出现,对后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语:我们期待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人们触摸到文物身上的温度,感知到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与自己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闫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