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时代产物,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不同的编辑手法,不同的内容组合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本文重点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定位与发展进行探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精准定位以及技能的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
(一)快捷性要求
新媒体的快捷性特点,直接来源于新媒体技术本身。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新媒体浏览资讯、视频,开展社交活动时,如果我们依然守着传统的采集、编辑、上传下载素材和繁琐的后期制作环节,才能完成一条信息的制作和传播,那凭什么让用户主动选择我们。新媒体环境下,要让有价信息快速流转,广播电视编辑必须具备即时编辑、立时传播的新技能。
(二)互动性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让人们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沟通更加便利。在信息传递中,受众变得更加主动,他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样性的平台进行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作为信息传播者,广播电视编辑需要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筛选内容,并及时对受众反馈做出回应。
(三)整合导向性要求
整合导向性要求是建立在互动性要求基础之上的,整合其实就是信息梳理,面对海量信息,广播电视编辑需要帮助受众过滤,将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整理,正向解读,正确引导,准确传播。整合导向性要求,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行为探究
(一)新闻角色的组织者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优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定位,一方面要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更要把控内容走向,既要让信息可读,也要让传播正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充当新闻角色的组织者。
(二)新闻事件的评论者
新闻信息在现今的社会中传播具有海量性和快速性,更容易发生信息爆炸,民众对于爆炸信息的分辨程度较低,部分不能确定真伪的信息快速传播,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不良后果。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对自己的职责准确定位,充当新闻事件的评论者,深挖事件的原委与真相,积极引导,确保传播效果。
(三)新闻舆论的引导者
其一,传播以事实为主的新闻,要合理运用语言,避免在用词中对民众起到错误的引导。其二,在整合编辑过程中,对不利于民众生活的社会舆论要及时发现、及早清除,消除信息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其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利用互动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正视的问题
1.态度问题
个别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无法突破行业瓶颈,进而影响其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针对现今社会背景下其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探究其问题存在的根源,根据其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
2.素质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的海量信息整理,导致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现不适应工作强度等问题,一味地埋怨、抱怨,不能学新用新,正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技能挑战。因此,需重点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能本领,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提高其工作素养水平,为未来新媒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增强广播电视编辑的策划意识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编辑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编辑策划意识和能力的不足,自觉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一,要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其二,要有新闻敏感,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吃透“两头”,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策划内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其三,要善于运用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群体年龄、知识、阅读习惯等结构特点,做好专题系列化报道、连续性报道的策划。
(三)要提升广播电视编辑信息的整合能力
面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要进一步增强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对于网络信息要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一味跟风只博眼球,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广播电视编辑要善于学习新媒体的撰稿技巧,筛选有价信息,快速分析归类,注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层层递进,用互联网的思维调整优化稿件的组合编排,延展新闻编辑的深度和广度;广播电视编辑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收集分析用户的意见反馈,及时互动补充有价信息,增加用户的黏性。
四、结束语
新媒体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极大程度影响了传媒生态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结合新的传播特点,迅速转型,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摸清并掌握新媒体编辑传播的规律,不断积累总结编辑经验,将其更好地运用到传播当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为山西统计学会课题《山西省媒体融合大数据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Y[2019]079阶段性成果。)(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薛芬)